不只 Podcast!聲音經濟還隱藏超多商機,如何抓住聽眾閒暇時間?

在人類的五感當中,除了視覺接收大量的資訊之外,耳朵也是接收資訊的重要管道。根據日本廣告調查公司的一項統計指出,每個人的耳朵每天約有 5 小時的空閒時間,而這 5 小時卻隱藏了超過 700 億日圓(約台幣 196.6 億元)的龐大商機。

除了日漸普遍的 Podcast 之外,還有許多聲音衍生出商機和用途。

ASMR 刺激聽覺,成為高共感的行銷攻心術

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自發性知覺神經反應)是指當人們聽見特定聲音、或者看到特定視覺效果時,會伴隨而來的愉快酥麻震顫(Tingling)感受,吸引了許多在緊張生活中尋求放鬆的人們。像是今年元旦開賣的張惠妹巡迴演唱會座位中,特別設置了一個「ASMR內耳區」,打算用歌手的歌聲,療癒聽眾。

而除了演唱會之外,也有許多零售大牌運用 ASMR 進行行銷,用細緻的聲音抓住消費者的「耳朵」,讓消費者高度共感,帶來的望梅止渴商業綜效。

sound 圖/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sound 圖/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如傢俱龍頭 IKEA 在 2017 年就推出了一系列「整理房間」的 ASMR 影片,其中收錄了與床鋪、檯燈、抱枕接觸後產生的細微聲響,營造出一種房間裡的物品都在與我交談的親暱感。這支 ASMR 廣告在網路上掀起瘋傳,至今累積觀看次數已經超過 300 萬次,發布後為 IKEA 的實體店銷售額增加了 4.5%,線上銷售額更是增加了 5.1%。

另外,蘋果(Apple)也搭上 ASMR 熱潮,於 2019 年為了推出了 4 支 ASMR 影片來推銷當時新發表的 AirPods 及 iPhone XS 系列手機。影片透過 iPhone XS 拍攝包含木匠打磨、耳邊細語、雨滴打在不同物體上、行走叢林腳下摩擦的沙沙聲,利用拍攝環境白噪音讓消費者身心放鬆,也藉此強調 iPhone XS 與 iPhone XS Max 收音、錄影畫質表現。

聊天機器人哄睡、陪聊,安撫人們心情

事實上,聲音的療癒不只能幫助行銷,也能在心理方面撫慰人心,助長相關應用的開發。其中,美國心理療法新創公司推出的「聊天機器人 App」Woebot 便是運用自然語言處理來模仿對話,偵測病患的關鍵字給予適當的回覆。

這兩年疫情的蔓延增加了全球的憂鬱和焦慮情緒,Woebot 創辦人達西(Alison Darcy)即表示,疫情後他們的用戶翻了一倍。Woebot 的使用者回饋則說道:「我不用擔心半夜 2 點找不到我的諮商師,可以隨時傳訊息告訴Woebot我的焦慮,」、「不想和朋友或是真人分享的念頭,和AI說,讓我感到安心。」

除了心理諮商類的陪聊之外,也有新創公司開發「哄睡」功能的聲音服務。冥想軟體 Calm 創辦人 Michael Acton Smith 所作計畫「Mind Candy」衍生出來的 Moshi,就是一家想要協助哄睡小朋友的公司。

Moshi app 裡有約 150 集原創睡前故事內容,有趣的故事內容、各類助眠音樂和引導式冥想都能幫助小朋友入眠。Moshi 在內容上的細節非常用心,比方說其中一個片段中,火車的行徑節奏與兒童的平均淨息心率是吻合的,更容易助眠。

不只小孩,飽受失眠之苦的大人也需要這樣的「哄睡服務」。

新創床墊公司 Casper,就顛覆過往民眾對傳統床墊行業的想像,除了販售床墊,還推出「Insomnobot-3000」聊天機器人,提供「深夜限定」的免費、無廣告置入聊天服務,致力於解決消費者失眠問題。Casper 公關部副總 Lindsay Kaplan 說明設計理念,「我們希望當世界都沉睡時,能夠即時陪伴那些還醒著的人。」

casper 圖/Casper
casper 圖/Casper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攻佔閱聽人的眼球已經不夠,聲音經濟是一種陪伴的經濟,它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長時間陪伴我們,無論是工作中、通勤中、做家事、睡前,都可以打開耳朵,期待未來能夠發展出更多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The Portugal NewsMoshi

更多報導
Clubhouse 迅速退燒、Alexa 使用率低迷,聲音經濟遇到什麼瓶頸?
從社群平台到語音助理,「聲音經濟」的下一步將走向何方?
Podcast 數據大公開!年收聽量成長 200%,小眾節目更吸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