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歷史任務 魯王壙誌回鄉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9日電)在「大館帶小館」下,國立歷史博物館和金門縣歷史博物館共同完成了「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回金門展出的「不可能歷史任務」。前國立史博館張譽騰形容,這是件溫暖的事。

不過,現任史博館代館長陳登欽則是對魯王壙誌無法永遠留在金門,對鄉親說聲「抱歉」。他說,為了彌補屬於金門的「國寶」不能在金門鄉親左右的遺憾,史博館以3D列印1:1大小比例複製壙誌,致贈給金門縣政府,由縣府秘書長林德恭代表在今天魯王壙誌特展開幕式中接受。

今年適逢金門開基1700年以及曾寓居金門8年反清復明的皇明監國魯王朱以海400年冥誕,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和國立史博館合作,舉辦「國寶壙誌金門特展」。特展揭幕前,金門縣長陳福海更率領各級主管到小徑魯王墓公祭,表達對魯王的敬意和對壙誌的重視。

談到魯王就不能提及鄭成功,特展揭幕式別開生面地邀請鄭成功裔孫詩人鄭愁予,以及管管、黃克全、哈雷等兩岸詩人吟詩禮讚,藉以深化南明與金門的文化底蘊,重新賦予壙誌生命感,並與金門當代藝文連結。

「明史」記載,魯王朱以海在抗清失敗後,輾轉遁居金門,後遭反清復明大將鄭成功沉入海中;但魯王壙誌出土後,碑上清楚載明魯王是死於哮疾,而且死亡時間比鄭成功晚,世人這才知鄭成功背了黑鍋。

史博館陳登欽表示,魯王壙誌澄清了歷史檔案的謬誤,對照今年國際博物館的主題「不可言說的歷史」,壙誌回到當今金門的社會,更可讓金門人重新思想金門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他感謝金門給了史博館機會,也讓金門藉著活動找到著力點,這是金門人的榮耀。

魯王壙誌回鄉的推動者--前史博館館長張譽騰也來到現場,見證壙誌回鄉。他說,自民國100年得知史博館有藏有魯王壙誌,體會金門鄉親對項文物的殷切盼望,透過「大館帶小館」,壙誌終於回到金門展出,覺得是件很溫暖的事,也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博物館合作的典範。

張譽騰表示,魯王壙誌對台灣南明史研究意義重大,金門成為南明研究的重鎮,期盼利用出土壙誌和相關文獻,日後文化部和縣文化局後續會有更精彩的南明研究。

金門縣政府秘書長林德恭表示,金門的閩南文化是兩岸的瑰寶,南明文化更讓金門在台灣和大陸連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魯王壙誌這項重要國寶在金門展出十分不容易,意義非凡。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民國48年,國軍在金門城城東炸山採石時,發現一座古墓和一座長方石碑;經由碑上刻著魯王生平的726字,確認是魯王真墓,這座石碑就是「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當時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將文物移交史博館典藏,魯王壙誌自此與魯王墓分離。

史博館表示,魯王壙誌「對於台灣南明史的研究有高度重要性」,「它釐清了一段鄭成功退至東南小島,打算以台灣為據點,在南明時期的歷史」等重要歷史文化因素,是史博館6萬多件文物獲評定的僅有5件國寶之一。

金門縣府與地方人士多次表達迎回魯王壙誌的意願,深獲張譽騰認同並大力支持。魯王壙誌今天終於「返鄉」展出,開幕式上,陳登欽對張譽騰說:「這是你起的頭」;張譽騰笑笑回說「我給大家找麻煩了」。

「魯王冥誕400年:國寶壙誌金門特展」在金門縣文化園區金門歷史博物館展到8月30日。10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