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矮人一截? 掌握身高的秘密!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能「高人一等」,甚至連小孩都會擔心自己是矮個兒;究竟一個人的高矮藏了哪些秘密?如何才能長得高,在人海中鶴立雞群?

諮詢/李正婷(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小兒科臨床講師)
撰稿/鍾碧芳



身高是一個人外貌上很重要的象徵,尤其是正值發育期的孩子,父母更是特別關注,就怕他未來會在身高上矮人一截,甚至希望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長得比父母高大。


4歲後一年長不到4公分最好就醫評估當然,不同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也不一樣,通常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兒,身長約為49至50公分,出生後第一年約會長高25公分,第二年約長11公分,到了2至4歲間,每年約長7公分,而從4歲到青春期開始前,平均
一年約會長4公分,若孩子有正常生長速率即能沿著生長曲線成長。因此,若發現孩子生長偏離生長曲線,或是孩子4歲之後平均一年長不到4公分時,代表孩子的生長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父母都會好奇孩子未來到底會長多高?國外曾研究發展出一套計算兒童的目標高度的方式:男孩為父母的身高和,先加上13公分,再除以2。女孩則是父母的身高和,先減去13公分,再除以2。其中的13公分是男與女的平均身高差。

不過,這也非唯一標準,雖說父母的身高會有一定程度影響孩子未來的身高,實際上,後天的環境影響也不小,比如說睡眠品質、營養、運動等因素,或是青春期進展速度過快,都會造成日後實際身高的誤差。

生長板關閉前都有機會長高
青春期是除了嬰兒期外的第二個生長高峰,一般來說,女性約在8至13歲、男性約9至14歲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段時間身高會明顯抽高,等到女性月經來潮後,生長速度就會逐漸緩慢,但後續仍會繼續成長約一、兩年;男生通常會比較晚,大約是進入青
春期中期,身高才會開始衝刺。

是否能繼續長高的關鍵在於「生長板是否關閉」。生長板是位於骨頭末端的透明狀軟骨組織,當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就會刺激生長板增生骨質,增長身高,一旦生長板閉合,就不會再長高了。目前常用來評估骨骼成熟程度的檢測方式為骨齡攝影檢查
(bone age study),即利用 X 光拍攝左手掌與手腕的X光片,並從骨骼狀態及生長板癒合程度等條件,來推算骨骼目前的年齡。

通常女性約在骨齡16歲時閉合、男性約在骨齡18歲時閉合。只要在生長板閉合前,都有機會長高,但若女孩子發育早於8歲或男孩子發育早於9歲時,就是青春期提早啟動,可能讓生長板提早閉合而長不高。所以若發現孩子身高較矮,需把握黃金治療期


生長激素能幫助長高嗎?
醫學上確實有可幫助孩子生長的藥物,若經醫師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時,給予生長激素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對於有提早發育情況者,也有藥物可延緩青春期;至於罹患慢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時,也可透過適當治療,還給孩子正常的生長。

坊間家長經常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讓孩子長高?」目前在全民健保給付標準下,對生長激素缺乏、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症、SHOX基因缺失者,皆可適用。如果是使用在原本生長激素就缺乏的病童上,生長激素治療確實可提升孩子的生長速度
。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治療後比治療前平均一年可多長3公分以上,即使是透納氏症患者,根據我們過去的研究,生長激素治療4年之後,治療組比不治療組成人身高平均多6公分;且對小胖威利症患者也有好處,能讓其脂肪分布減少、肌肉質量變好。

不建議正常孩子施打生長激素
實證醫學研究發現,針對特發性身材矮小的孩童(也就是非生長激素缺乏或不是因為父母矮小造成的身材矮小),使用約5.4年生長激素治療後,治療組與不治療組身高差別約4公分,核算下來,例如體重為25公斤的孩童,等於1公分平均要花費20餘萬元
的治療費用,是否值得,仍待父母自行評估。

由於生長激素藥物治療在正常孩童效果並不好,臨床並不建議正常孩子施打。此外,生長激素並非沒有缺點,因為它會刺激體內細胞的增長,所以身體內若有壞細胞時,同時會生長,有增加罹癌的風險;另一方面,生長激素會影響血糖代謝,造成胰島素
抗性。此外,在治療初期,少部分使用者會出現良性的顱內高壓,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股骨頭生長板滑脫症等現象,若本身就有脊椎側彎,會讓症狀更為嚴重;小胖威利症患者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則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疑慮。

請見全文 https://pse.is/AE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