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飲食!研究曝「1動作」能防癌、抗癌:要天天做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運動的影響不只在肌肉,而是從腸子一路影響到免疫系統。(圖/Pixabay)
醫師張家銘表示,運動的影響不只在肌肉,而是從腸子一路影響到免疫系統。(圖/Pixabay)

▲醫師張家銘表示,運動的影響不只在肌肉,而是從腸子一路影響到免疫系統。(圖/Pixabay)

運動有益心肺功能、減重。醫師張家銘表示,運動的影響不只在肌肉,而是從腸子一路影響到免疫系統。這種肌肉和腸道之間的關係,我們稱為「肌腸軸(Muscle-Gut Axis)」。當人規律運動,腸道菌相會變得更健康、更多樣,進而改善免疫力、發炎狀態,甚至降低癌症風險。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肌肉收縮時,會釋放「肌肉激素」(Myokines)的物質,會至身體各處傳達訊息,例如大腦、肝臟、脂肪組織,及腸道。

他表示,肌肉和腸道之間的對話,稱為「肌腸軸」。當人規律運動,腸道裡的好菌會變多,壞菌會變少,整體菌相變得更健康,這些變化,會進一步影響到人的免疫力、發炎狀態,甚至癌症風險。

張家銘表示,腸道菌會分泌神奇的健康密碼「短鏈脂肪酸」,最有名的就是丁酸,不但能修復腸道的保護膜,還能抗發炎、幫助免疫系統保持平衡。

對於年輕就有腸躁症的人,研究發現,規律運動可以讓腸道蠕動變正常,也能調節腸道菌相,而改善這些症狀。此外,運動可以減輕心理壓力,因為它也會影響大腦的化學物質。

「運動真的能降低腸癌、胃癌的風險!」張家銘表示,一篇研究指出,每週只要運動超過250分鐘(每天約35分鐘),就可降低40%結腸癌風險,還能調節癌前病變、癌細胞增殖速度、腸道發炎程度。

他並提醒,運動對腸道的好處,要連續運動2–3個月以上,腸道菌相才會出現穩定變化。一旦停下來幾週,那些改變就會逐漸消失。他建議,可每天早上一段15分鐘的快走、一組深蹲,都是守護自己的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不是越壯越好!研究揭「男性1體型」最具吸引力 醫曝自己數據
不是遺傳!新研究揭「1類人」較易「年輕就失智」:瘦子要注意
獨家/連53個月生不如死!今年新生兒再跌至11萬人 學者喊話:不用焦慮
不是茶、咖啡!「1飲品」控血糖、抗發炎又減重:應該天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