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搭捷運的特首 將香港帶入「指鹿為馬」的記憶之爭

林鄭月娥 (林鄭FB/Big Dodzy@Unsplash)
林鄭月娥 (林鄭FB/Big Dodzy@Unsplash)


現在看來,林鄭月娥非但不會搭乘捷運,更不懂得:常識一般的歷史記憶源自市民社會而非政權。

認定元朗721為暴動 港警拘捕民主派人士

人與常識的距離,表現的是人的水準和情操。2017年初香港特首競選時,打扮親民的林鄭月娥為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而搭乘捷運。結果在到站出閘時,林鄭卻不懂得如何用八達通卡(類似台灣悠遊卡)拍卡離站,被港人譏諷離開了司機,便不知道如何回家。雖然林鄭當時的支持度遠遜於另一候選人曾俊華,但在北京的強力支持下,林鄭最終獲得多數選舉委員支持,成為香港特首。

但林鄭和港府顯然又一次以實際行動向外界證明:他們與常識的距離是多麼遙遠。香港警方最近以涉嫌去年7月21日在元朗製造暴動為由,拘捕了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由於事涉對2019年元朗721事件的定性,警方這次拘捕行動引起輿論嘩然。元朗721事件的起因或許各有版本,但有幾個事實是毋庸置疑且有影像資料為證:首先,當時的元朗事件中,親建制人士衝入港鐵站內襲擊毆打市民,是不爭的事實,港警事後為此曾拘捕多人;其次,港警當時在處理721事件的手法上,涉嫌拒不接聽市民報警電話、延遲出警、現場警員主動撤離等爭議行為,惹來「警黑勾結」的嫌疑。由於元朗事件爭議極大,民憤亦大,港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曾為此向市民道歉,卻惹來警員工會的強烈反彈。

「指鹿為馬」竄紅網路 凸顯民眾不滿

如今,港府將當時在元朗事件中遭受毆打的民主派人士視作暴動罪嫌犯拘捕,顯然是視721事件中,親民主派民眾的行動為反政府之舉。這種更改事件定性甚至修改民眾歷史記憶的舉動,引起社會輿論嘩然,「指鹿為馬」一詞瞬間成為香港這幾日的高頻詞。從詞源典故意義上看,「指鹿為馬」寓意當權者利用權勢去改動人們對事實的認知,哪怕這些事實是顯而易見和婦孺皆知的。

何為暴動?在中文語境中,兩派民眾械鬥不是暴動,而是騷亂和打鬥。所謂暴動,是民眾為了特定訴求而向公權力發起的非和平抗議行動,程度要相當之激烈。在共產革命中,暴動不是貶義詞,而是褒義詞。上世紀1930年代的中國,以「工農武裝暴動」為口號的中共採取了武裝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肅清地主富農反革命、組織工農紅軍、處決背叛中共的變節者等諸多手段與國府對抗。如此是為暴動。但在元朗721事件中,民主派人士一無刀槍,二無號召推翻港府而建立政權,三無領導民眾大規模衝擊佔領政府公署。縱使與親建制人士扭打成一團,也迅即敗於下風。港府何以能夠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用「暴動」二字去定性備受矚目的元朗事件?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港府開始系統化為反送中運動以來的一系列事件,甚至包括運動本身,進行定性。這種定性頗具中國特色,是為了日後的政治表態、政治洗牌、政治清算進行鋪排。

歷史書寫之爭 港府必輸

但港府這次錯得離譜,凸顯香港管治階層對市民社會毫無所知。這是一個人人擁有智能手機、人人可以自己當記者、自己當網紅、表達個人見解的時代。香港一直以來蓬勃發展的市民社會、民間團體、資訊流通自由的網路空間,使得大眾能夠在一個突發事件中,經過眾多自我小媒介的聚合,迅速形成民間的集體認識和價值。對元朗721事件的記憶便是如此。無論港府如何推卸或掩飾公權力的責任,721事件所寓意的價值本身,已經成為了港人既深刻又平常的記憶符號。這絕非警察的拘捕和控罪可以改變。可謂愈是平凡,愈是堅韌。

不懂得如何搭捷運,顯現出管治階層傲視市民社會的自大,襯托出這些未經民主選舉洗禮的港府高官,對普通民眾的生活是何等陌生和無知。正是沒有普選,造就了港官的愚蠢,釀成了香港現在的政治、社會乃至防疫層面的危局。今日的林鄭或港府,將香港帶入了歷史記憶鬥爭的漩渦。但這場鬥爭的輸家只能是港府。原因無他:民眾知道統治者在想什麼,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卻從不知道民眾在想什麼。

 

作者:蘇梓豪 (香港專欄作家)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