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孩子拉鋸,和孩子合作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文 / 王理書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Photo:Wan Leonard,CCLicensed.
Photo:Wan Leonard,CCLicensed.

Photo:Wan Leonard,CCLicensed.

昨日,臉書上,有一則對話。 我貼了:『超級冷,剛剛騎車還發抖的中午….想起女兒穿一件短袖排汗衫,還有那種很薄的排汗外套。早上我說:「今天很冷。」女兒:「不會,氣象說18~26度,18度只有到8點就結束了。」哎呀,如此有自信有把握的女兒,加油呀,多動一動讓身體會發熱,祝福妳冷得愉快。』

朋友留言:「天平倒向,尊重孩子的自主嗎…」

我:「孩子有她參考人生的依據,並根據經驗來得到回饋與調整。 我尊重的不是自主權,而是,學習的必要性。 今天早上,有預期她今天會冷到。 於是,珍惜:她有機會,在豐衣足食的年代,體驗經驗的寬度,擴大舒適圈。 最後,是我自己這幾年的媽媽舒適圈也很大,不介意孩子感冒。」

朋友:「 這是我要學習的…我現在仍在…控制…」

我:「她為了明天穿什麼衣服,每天睡前會查詢氣象,會準備衣物。 接下來,就是,她需要從經驗來回饋自己面對生活的策略,是否要增加別的指標。 只要不阻擋她,體驗經驗的連續性,她就會學到東西。」

後來想想,補充:「不過,這小孩,這輩子感冒不超過5次,她也許真的不記得,什麼是感冒。 換言之,她一直是喜歡穿很少的小孩。 對她來說,穿很少是一種「活力,自由,輕盈,運動方便」的優先次序。」

沉吟了一下,忽然覺得喜悅:「孩子的優先次序會隨著成長而移動,真的很有意思。 只要,自己的意見不要太放大,就能觀察到,孩子的生命價值觀,在每個生活的面相,展現出來。」

♡♡

這對話讓我更明白自己的理路。

尊重孩子當然是我想要的,然而,支持我更大的力量,不是尊重孩子而已,而是遵循人性進展與學習的真理。

所有自主的,最有力量。真實的知識,要從經驗與反思而來。給予叮嚀、以及勸說,如果都做了,那麼,我就能允許自己放下,也允許孩子回到經驗學習。

♡♡

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在生活中把知識和經驗結合

穿衣服這件事情,昨兒晚上有了新進展。

女兒回家以後,問她:「今天有冷到嗎?」「還好。」女兒:「我不是我們班穿最少的。」我:「很好,真高興妳這麼壯。」

晚上,我們去新光三越地下室吃飯(只剩一家了)。吃完,從國賓飯店的出口,一開門,轟地而來的狂風和雨絲,真是嚇了所有人一跳。接下來,我卻找不到鑰匙。站在飯店門口的遮雨處,花了一點點牛與老虎的力氣,拼命找鑰匙。

這時,有個小女孩,拼命說:「我很冷耶。」我說:「對不起,我會盡力…..」小女孩說:「我只有穿一件短袖排汗,還有一件薄外套耶。」我說:「啊~找到了。」

我們過馬路去騎摩托車,一下子,東西太多,狂風細雨中,我動作又慢。

小女孩:「媽媽,好冷。」我:「沒關係,等一下哥哥和我會把妳夾在中間,一下子就到家了。」

哥哥問:「妳穿幾件?」哥哥:「妳看我,穿3件:排汗層,保暖層,防風層。 妳那樣穿,沒有保暖,也沒有防風。」哥哥穿了排汗短袖+緊身長袖+刷毛帽T,溫暖得很。

♡♡

回到家,女兒去洗澡。洗完澡出來,穿了薄薄的刷毛長袖T,刷毛保暖長褲。

她跟我討論:「媽媽,明天好冷,又要游泳。」我說:「我今天也有去游泳,其實,水比我想像的還要暖,冷的是,起來時吹風的身體。」我說:「來,帶條大毛巾,妳一起來,就要立刻把濕的身體包起來,然後,快快穿上衣服,吹風機要把頭皮穿暖,這樣就舒服了。」

她很高興的照做了。

♡♡

早上,她換下刷毛長褲,換上運動機能束褲。

騎車上學的路上。我問:「今天氣象怎麼說?」她說:「19度~26度,溫度到中午會慢慢上升。」我說:「可是,它沒有說”體感溫度”,妳知道什麼是體感溫度嗎?」她:「啥?」

我說:「體感溫度,就是,雖然氣溫可能有20度,可是,當風吹過來,又夾著雨絲的時候,體感經驗到的,就不只是這種溫度感。 像電風扇會讓人涼爽一樣,冷天的強風,會帶走體溫,瞬間讓我們覺得冷。 濕濕的身體,因為水氣要蒸發,也會帶走更多熱量,因此,我們感覺到的體溫,就跟氣溫,很不一樣。」

啊~我真是很知性的媽媽呀。這孩子對知識有熱愛,我能做的就是提供更多知識,並帶著她消化並把知識與實際生活,連結起來。

♡♡

案例分享:換個角度,問題不再是問題

有一次,父母團體的媽媽說:「我的4歲女兒,終於克服了初期的陌生,開始可以每天穩定上幼兒園了。 可是,每天放學後,回到家,她就很……怎麼說…..她一定要泡在天線寶寶或什麼的網路影片好久,我在煮飯時,叫她去洗澡都叫不動。 」

我說:「是呀,她白天已經很克制、很壓抑,經驗了不能依循本能、要合群的學校生活,回到家,真的需要放縱、沉淪一下……」這時,四周響起了一陣放鬆的笑說。 我環顧一圈,問:「也有這樣時刻的大人舉手。」幾乎全部的人,包含我在內,都舉起手來。

於是,我給的建議就是,如果媽媽很在意孩子早些洗澡,其實早點洗澡,一身的疲憊就掉了,就不太需要沉淪來消解壓力。 其實,沉淪只是為了平衡白天過度克制。 如果把洗澡當成遊戲,放好洗澡水,一回到家,就邀請她一起進到浴缸跟媽媽一起泡澡。 那真是很不錯的享受呀。

後來,這個家的這個部分的問題,就解決了。

♡♡

還有一次,父母團體的媽媽,說她們家國二的女兒,雖然知道用功要緊,可是還是會沉迷於韓劇。 媽媽很緊張,一直要叮矚她規劃時間,或是先把功課做完,或是早點睡,或是看少一點。 結果變成母女的拉鋸,女兒的時間控制也沒有做得比較好。

我給的建議是:「那就陪她一起看吧!」

我的觀點是,國中生的生活,並不太符合青少年情思的發育,以及情感的需求。 青少年其實正在尋求自我定位與認同,也在同儕關係、異性關係中,發展出綿密與纖細的人際連結神經,而這些重要的發展需求,除了學校的同儕生活之外,課程沒有教,倒不如陪她看韓劇,讓女兒挑選,然後陪她討論。

晚上有個規劃,與媽媽一起看韓劇的時間,聽起來很不錯呀。總而言之,這位朋友被我說服了。

三個月後,她說:「我真的照妳的建議做,然後,我發現,因為我是學諮商的,自己可以和女兒用韓劇的故事,來分析裡面的人際互動,人生選擇…..連我都享受這樣的時光,並且覺得很有價值。 而且,很奇妙的是,女兒就不用看那麼多了。 她現在,反而是主動規劃自己的功課時間,我不需要費心了。」

♡♡

「不怕(無懼)」是因為相信孩子有成長的力量

這裡,我有一個小小的理論。其實,孩子跟我們一樣,都在長大。所謂的自我管理,自我照顧,都是一種「統御自己」的工作。就像是,國王要帶領全部的人民,決定全國的主力發展一樣。而王國內,有需要沈淪的人民,有渴求情感的人民,有想要用功的人民,有身體需要休息的人民……

孩子的自我察覺與統整力,還沒有發展得很穩固。當父母的,就可以把自己已經統整好些的自我,借給小孩用一下。

把我們的自我,借給小孩用一下的方式,是:「和孩子合作,與孩子在一起。」

當她想要看韓劇,又想要用功,兩者之間無法協調時,如果,我們站在用功那一方,那麼,基於平衡聆聽國內所有人民的好本能,孩子就會站到看韓劇那一方,於是,本來屬於孩子的內在衝突,就發展成母女拉鋸戰。 這對母親或女兒,一點好處也沒有。

母親會失去與女兒之間信任與親密的好關係,母親還會失去一種當母親的好感覺,得到一種失職或無能的挫敗感。

女兒也是,女兒會失去自我整合的學習機會,沒有機會自我管理,養成與大人唱反調才可能有自我主張的錯覺,還會因此有了罪惡感,覺得自己沒有負起功課的責任,還害媽媽生氣,看了韓劇明明是享受的,卻因為焦慮與罪惡感而失去滿足感,變成上癮的可能,因為,看再多都不夠滿足(裡面被焦慮干擾)。

所以,比較聰明的辦法是:叮嚀夠了。 孩子知道,什麼是被媽媽看重的。然後,不與孩子拉鋸(無論冬天穿衣服,放學早點洗澡,或是,電視少看)而是,與孩子合作。

我們成為孩子的同一國,更像是,國王身邊的魔法師、小丑與智者。

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決定穿衣服,在孩子冷著回來時提供關懷(沒有看好戲,以及「我早就知道」的自大父母戲喔。),然後,依循孩子判斷穿衣服的需要,提供更多完整的知識。

理解孩子上學也同我們上班一樣,需要克制本能,需要練習合群。 因此,回到家的確有沉淪的需求。 而對治沉淪的解藥,是真正的親密與歡樂。 是真實的人際互動或慶典。 泡澡趴,把孩子抱起來轉圈圈,恭喜孩子又完成一日的考驗。

換個角度,肯定孩子看韓劇。 然後,”利用”這時光成為母女的親密,以及談論人生愛情的可能。 於是,孩子反而自然,需要站回功課的責任,時間的自我管理者。

♡♡

當然,能這樣做,背後有一種大力量,叫做「不怕」(無懼)。

不怕孩子冷到,不怕孩子感冒,相信孩子有成長需求,相信孩子對功課有責任……

♡♡

親職筆記:

1. 所有自主的,最有力量。
2. 真實的知識,要從經驗與反思而來。
3. 給予叮嚀、以及勸說,如果都做了,那麼,我就能允許自己放下,也允許孩子回到經驗學習。

延伸閱讀>> 挫折時的錨與舵—幫助孩子面對與克服挫折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