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滋日 「勇敢發聲」創友善環境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今天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除疾管署近年積極推動愛滋防治,讓感染人數已連續3年下降外,「阿中」部長日前也喊話,籲台灣打造「零新增、零死亡、零歧視」的3零友善防治環境。

不過友善防治環境說得容易做來難。日前在公共政策網路政策平台發起感染者條例第21條,應修正符合法源與醫學實證提案,並獲民眾覆議通過的發起人、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表示,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心理、醫療、法律、照護的挑戰,但面臨時「一定要記得為自己發聲!」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表示,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多種挑戰,但面臨時「一定要記得為自己發聲!」(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表示,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多種挑戰,但面臨時「一定要記得為自己發聲!」(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他今年上半年曾處理一個個案,40歲的阿志(化名)因身體不適,在伴侶的陪同下去指定醫院(北市某醫學中心)掛急診,但急診醫師在看過病例後不斷詢問阿志是否為HIV感染者,即使阿志已使眼色請醫師不要再提,但也意外讓阿志的伴侶知道他的感染身份。

他後續陪同阿志蒐集證據,同時也向愛滋個管師說明狀況後,該院召開討論會議,對愛滋感染者就醫訂出新的制度與規定。他說,阿志不退卻、對自己的權利發聲與爭取,造就更友善的就醫環境。

葉柏岑說,他因所學與工作關係,很早就接觸愛滋相關議題,也曾看到好友感染後,因恐懼與壓力而不知如何訴說,延誤就醫而逝世讓他遺憾,因此決定經營網路病友社群,8年來累積超過800位病友,彼此分享相關資訊、陪伴就醫、進行權益申訴外,也針對病友提出的問題進行自由交流。

他說,外界長期對愛滋的誤解與歧視,主要為心理、醫療、法律、照護等四個面向,讓感染者在生活上會遭遇許多的困難與挑戰,這些歧視、壓力進一步內化長期影響心理健康。如醫療方面,醫療院所可看到感染者過去的所有藥物紀錄,雖方便掌握健康狀況,但也導致感染者日常就醫時遭拒診,只能依賴愛滋個管師轉介友善的醫療團隊;法律方面則是感染者在發生性行為時須告知感染身份,否則就可能面臨法律責任,相當不公,所以他才會倡議U=U、感染者21條修法重要性。

葉柏岑說,感染者在發生性行為時須告知感染身份,否則就可能面臨法律責任,相當不公,所以他才會倡議U=U、感染者21條修法重要性。(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葉柏岑說,感染者在發生性行為時須告知感染身份,否則就可能面臨法律責任,相當不公,所以他才會倡議U=U、感染者21條修法重要性。(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在愛滋者權益促進的路上,我們做的永遠不夠。」葉柏岑認為,世界愛滋日不只是一個口號,國內要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未來可朝3方向努力:包括教育與建立正確知識、建立更完善心理資源、未來法律能從責罰朝向鼓勵民眾就醫的方向,才能真正幫助愛滋預防與治療。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印尼移入確診暴增 我國買單?1人治療費竟210萬元
懶人包/秋冬防疫專案12/1上路 3大新制1次看懂
暫緩印尼移工恐缺長照人力?陳時中:可先用長照2.0填補
在英國已確診!女學生仍返台 指揮中心研議最高可罰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