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覺日要你小心眼

中國時報【報導周長泰】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與愛爾康藥廠響應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已正式邁入第13年!今(2017)年再度攜手中華民國愛盲協會、台灣全人照顧協會,邀請知名眼科醫師主講「愛你眼睛健康」護眼講座,呼籲全民共同重視眼睛健康、實踐「睛」彩生活! 愛爾康日前於中正紀念堂演藝廳舉辦護眼宣導講座,邀請台北榮民總醫院柯玉潔醫師、台大醫院謝易庭醫師、大學眼科葉威毅醫師、珍世明眼科王孟祺醫師分別從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老花眼暨屈光問題等各項眼疾進行演講,吸引逾300位民眾踴躍聆聽,並提出相關治療及預防眼疾作法,以期擁有健康視界。 柯醫師表示,青光眼是視神經遭到破壞,導致部分視野喪失,甚至幾近全盲,視力小於0.1的可能,初期毫無症狀,是不可逆失明眼疾之一,等到中、晚期發現異常症狀時,視力已經遭到破壞,所以青光眼是無聲小偷,會漸漸偷走視力。 防青光眼定期檢查 他建議民眾從40歲後,每年定期檢查視力,尤其是有遺傳性青光眼病史、高度近視的人,更需及早檢查,一旦診斷出青光眼,務必及早就醫,並需與眼科醫師密切配合,依據個人青光眼病情程度,或是規律用藥,或是採用手術、雷射的方式治療,以達到控制視神經不再遭到破壞,降低失明發生率,同時可經睡眠充足、不要過度使用3C的日常保健,不讓青光眼繼續惡化。 視網膜病變不能拖 謝醫師解釋,視網膜是眼球內一層布滿神經的感覺組織,台語發音「神經膜」,類似照相機的底片,經過神經相連傳到大腦,呈現清楚影像。常見視網膜病變有視網膜剝離,台語發音「神經膜落去」,因為突然脫落,視力會出現黑點、影像模糊、一片黑影等狀況,必須及早就醫,不可拖延治療,否則有失明之虞。視網膜正中央的黃斑部,視力最敏銳區域,隨著年紀增長、高度近視等因素影響,會出現黃斑部病變,不積極治療,也會有失明可能,建議下載國內眼科團隊研發的護眼網APP,定期檢測視網膜及黃斑部功能。尤其是糖尿病是視網膜病變高危險族群,必須控制血糖穩定,定期檢查視網膜,及早維護視力健康。 葉醫師分析,水晶體原本清澈透明,隨著年齡增長等因素影響,會出現混濁、視力模糊現象,不及早治療,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光動科技治白內障 目前視力回春唯一治療方式為白內障手術,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可以重回清晰視力,一旦感受白內障影響生活作息時就該進行手術,不要等到過熟再施作,反而影響手術難度。 無論白內障手術或人工水晶體設計,皆已進入科技領先時代,目前普遍採用的是超音波乳化術進行白內障摘除,醫師仍需使用手術刀撕開前囊,最新的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醫師不用手術刀,手術全程由電腦掌控,精準切割,穩定度高,可以讓置入眼球中的水晶體發揮最佳視覺品質;人工水晶體也朝非球面技術進展,大幅減少像差問題,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則合併解決白內障與老花問題,新型運用光動科技的「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與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相比,提高中近距離的視力品質,更能滿足現代人生活中看電腦、行車導航等視力需求。 老花可一次性解決 王醫師強調,老花是生理衰老現象之一,睫狀肌負責調節看遠、看近的變焦功能,視力最敏銳的年齡是20歲,到了40歲以後,睫狀肌功能衰退,調節遠近能力變差,逐漸出現老花症狀,經常發生連點菜、看商品標籤都看不清楚的生活困擾,甚至覺得字好小,傳統作法是再配戴一副老花眼鏡,與其他屈光眼鏡相互使用,只是常有帶錯眼鏡的麻煩,目前最新解決作法,除了可以配戴一次性解決老花、近視、散光的多焦點隱形眼鏡,白內障患者亦可透過白內障手術,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解決近視與老花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