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中心的「跨國企業出走潮」是危機還是轉機?

作者: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

如果我們回顧 2019 年對英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天,絕對非 2019 年 12 月 13 日莫屬,因為在這一天,英國大選的結果正式公布──保守黨大獲全勝,意味著其主張的「盡速完成脫歐」是主流民意。所以過了這改變全英國人命運的一天,不管你接不接受,英國都即將在 2020 年 1 月底前離開歐盟。

儘管早在 2016 年 6 月 23 日,我們就已知道 Brexit 公投的結果是離歐派險勝,但英國上下似乎沒有做出離開歐盟的打算。在上演了 3 年又 5 個多月的脫歐鬧劇,經歷了卡麥隆(David Cameron)、梅伊(Teresa May)和現任的強生(Boris Johnson)三位首相後,這場荒唐的戲碼才終於落幕。問題是:英國整體社會真的準備好要和在一起超過 40 年的歐盟分道揚鑣了嗎?

事實是,即使大部分的英國人都已經坦然接受,英國將在今年的 1 月 31 日完成脫歐,但總是有少數堅定的「留歐派」還是無法面對現實;只是他們不再對留歐抱持希望,而是轉為在社群媒體上大肆批評投給保守黨的前工黨支持者,或是開始唱衰英國未來的命運。好在這種撕裂族群的言論雖然還是存在,但明顯有減少的趨勢,看來英國終於在去年的大選後進入療傷期。

以下,本文除了探討民眾的心理層面,我認為從經濟層面來分析,更能具體看出英國社會為脫歐做的準備,以下是我的觀察。

「世界金融城」地位不保?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倫敦作為世界金融城的地位是否會不保。就像美國矽谷是全球科技重鎮,英國倫敦也是全球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它掌握了全世界 37% 的國際貨幣交易,和 18% 的跨國借貸,是目前世上最重要的金融衍生品與資產管理、保險以及投資等產業的重心。它能讓跨國企業在 20 分鐘內賣出 50 億英鎊的股票,也能讓歐洲的新創公司得到來自亞洲的投資。

《經濟學人》雜誌在去年 6 月指出,倫敦金融區一年的產值是 1,200 億英鎊,相當於德國整個汽車產業一年的產值。至於未來脫歐後是否還能保有這樣驚人的成績,其實關鍵還是在和歐盟談判的結果,如果雙方談的條件好,或許改變不會太劇烈;相反地,如果雙方條件談不攏導致破局,或是談判結果對英國很不利,不但將導致倫敦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大受威脅,連歐盟區的經濟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而根據《新經濟》(New Financial)在 2019 年 3 月所做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有 275 間原本將總部設立在倫敦的銀行與金融機構,早已將部分人員移往歐盟,並在歐盟區成立辦公室。在這片英國金融業外移潮中,最多公司選擇愛爾蘭的都柏林(100 間),其次依序是盧森堡(60 間)、法國巴黎(41 間)、德國法蘭克福(40 間)和荷蘭阿姆斯特丹(32 間),顯示出即使金融產業將部分重心移到歐洲,也傾向分散在各個城市。

調查保守估計,銀行業移往歐盟區的資產已高達 8,000 億英鎊,資產管理業也已將高達 650 億英鎊,保險業則是已轉移 350 億英鎊的資產到歐盟,影響層面不容小覷。該雜誌的結論是即便短期內不會有任何一個歐盟城市取代倫敦金融城的地位,但長期來說,還是不能排除歐盟金融城市發展超越倫敦的可能性。

The Base 商業大樓內有許多來自歐洲各國的公司,去年聖誕節前,所有的公司在大樓中庭吃聖誕餐開 networking party。圖/讀者太太 提供
The Base 商業大樓內有許多來自歐洲各國的公司,去年聖誕節前,所有的公司在大樓中庭吃聖誕餐開 networking party。圖/讀者太太 提供

歐洲企業如何因應?

除了金融業外,英國許多其他產業為了防止 Brexit 對產業造成的衝擊,早已經打好預防針。根據英國《衛報》去年 2 月的報導,約 3 成的英國企業正在計劃或已經將部分重心移往國外,而早已在英國境外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的英國企業,也占了 10%;超過 30,000 間英國企業表示,會考慮在歐盟境內成立辦公室,以避免未來英國離開歐洲單一市場後導致的關稅問題。

事實上,除了 Sony 和 Panasonic 這種大型跨國企業,已將歐洲總部從英國移往歐陸;中小企業如我所服務的整合行銷顧問公司,也由於主要客戶都在歐盟,其實早在 2018 年底就開始籌劃成立歐盟分公司的相關事宜。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終於在 2019 年 6 月宣布位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分公司正式開張——這是我們公司成立 50 年多年來,第一次在英國境外成立分公司。由此可見,企業老闆們對於脫歐的效應完全不敢輕忽,也讓我對 Brexit 造成的經濟影響特別有感。

由於我們公司位於英格蘭中部的萊斯特(Leicester),從附近的東密德蘭機場(East Midlands)機場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Schiphol),直飛只要一個半小時,班次多也有很多廉航可以選擇,加上我們分公司的辦公室就位於史基浦機場旁的 The Base 商業大樓,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完全可以實現「英國─荷蘭」一日生活圈的工作模式。

其實不只英國的公司開始以這種方式跨足歐盟,許多歐盟區的公司也因為便利性的因素,選擇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總公司。也因此,自從在史基浦機場旁開設分公司後,我們公司除了強化和既有歐洲客戶的關係,更多了許多和新歐洲客戶接觸的機會──打從去年起,我們公司的客戶數量不減反增,也算是「因禍得福」。

英國準備好了嗎?

脫歐讓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英國與世界的關係,以往的「大英國本位主義」在輿論中漸漸消失,企業更開始認知到如果重視歐盟市場,需要在歐盟成立分公司;或是既然要離開歐盟單一市場,是否乾脆開始往非歐盟市場發展。這些因為變革而產生的多元思考方向,在我看來都是新的契機,未嘗不是英文俗諺裡常說的 “ blessing in disguise ”,但是否能把危機成功化為轉機,關鍵還是得看英國人如何在巨大的變動中靈活思考。

至於英國社會是否已經準備好要面對這些改變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問即將迎接新生兒的父母:你們準備好了嗎?答案永遠無解。因為面對未知,沒有人能 100% 篤定地說自己準備好了,只能在能力範圍內儘量把衝擊降到最低,並調整好心態,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挑戰。

唯一能確定的,就是英國這次踏上脫歐之路後,就絕對不會再回頭了──至少短期內不會。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世界金融中心的「跨國企業出走潮」,是危機還是轉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英國祭出 PSW 兩年簽證,能否成功補充人力、吸引人才?
【編輯部調查】脫歐以後,台灣學生還想留學英國嗎?

作者簡介:

英國人妻讀者太太 Mrs Reader,土生土長台北人,2011 年移居英國,與老公 Mr Reader 育有一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當過 5 年記者、2 年精品公關。目前定居英格蘭中部,任職整合行銷公司客戶經理,同時為求職網站 mit.Jobs、《30+BLOG》駐英國特約作家,撰寫關於職場、親子、生活的跨文化社會觀察與現象解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