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懷自閉症日】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該怎麼治療?

每年4月2日是「世界關懷自閉症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簡稱WAAD),在這一天,全球會有超過50個城市國家在多個著名的建築物與景點點亮藍燈,呼籲大家共同關心自閉症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顯示,自閉症的患病率為 0.62%,相當於 160 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有自閉問題。而在台灣,根據衛福部2022年統計,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中鑑定診斷載有自閉症之人數為1萬7987人,但事實上換有自閉症的人數可能因為家長不了解或不想領身心障礙證明,比統計人數更高。

去年一部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注意,然而許多人對自閉症依舊十分矇懂,究竟什麼是自閉症?怎樣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症?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注意。圖/翻拍自維基百科。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注意。圖/翻拍自維基百科。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中,將所過去大家常聽到的自閉症、亞斯伯格,都統稱為「自閉症光譜(ASD)」。

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表示,一般來說,自閉症孩童很小就可從行為及語言上被發現,且每個自閉症孩童表現出來的方式特徵不盡相同,依據語言能力、適應能力、社交功能3個方面來做評估,評斷是輕度、中度或重度的自閉症,症狀也會隨著個人嚴重程度,在治療上呈現不同的發展。

怎麼得知我的孩子有自閉症?

邱顯智指出,自閉症有兩大症候群,分別是:「社交行為互動缺乏」、「重複固著行為和特殊感官知覺」2 大類。

社交互動指的是,一般人從嬰幼兒1歲時期起,就會表現出對人笑、和人一來一往一起玩遊戲、或對視家人等行為。而自閉症患者則會缺乏這些狀態,會較少有和他人的言語、眼神交流,表現出來的特徵像是:不理人、不會對人笑、不會跟人互動。邱顯智說,如果孩子到1歲半都還不會講話、不會看別人、不會跟別人玩耍、逗他也不會笑、只喜歡自己一個人,這時就要懷疑孩子是否有自閉症的傾象。

另外重複固著的行為,要到2歲到3歲時才會表現出來。邱顯智指出,這些孩子對於某些特定事物會有自己的堅持,拒絕改變,且一旦被別人打斷就會生氣。包括像是:喜歡穿特定顏色的衣服、走路一定要靠某個方向、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習慣把東西排成一列⋯⋯,每個個案表現出來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邱顯智指出,當父母親發現孩子出現以上2種類型的自閉症主要症狀時,就要趕快前去就醫,做早期療育的評估,希望家長盡量能在1歲半前發現,最好在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介入,去增加他跟外界的人際互動。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有自閉症?

邱顯智說,目前醫學上對於自閉症成因沒有定論,不過根據臨床上所見,大部分自閉症都是先天造成,後天的自閉症幾乎沒有。

而根據台北榮總兒童早療中心的資料顯示,造成自閉症可能的因素,包括了:遺傳、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導致胎兒腦部發育受損傷、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和障礙、腦傷,生產過程中早產、難產、新生兒腦傷,以及嬰兒期因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部傷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閉症機會。

自閉症該怎麼治療?

之所以一再強調自閉症要早期發現早期療育,邱顯智表示,是因為越早開始治療,對病症的改善越有幫助,希望藉由療育的過程,補足自閉症患者缺陷的部分,藉此讓自閉症孩童走到正常發展的路線,和一般孩子的行為不會有太大差別。

自閉症的教育與治療包括:遊戲治療、行為療法、感覺統合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等。邱顯智說,針對還不太會講話的孩童,早療主要會通過遊戲互動,改善他對父母親的注意、吸引他和人互動、誘發他開始學習模仿其他人的動作語言。至於自閉症患者的固著行為,若是影響不大的話可以選擇忽略,如果是對自身或他人影響較大的,就引導讓他把固著行為轉移成較正向的行為。

邱顯智表示,由於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能力不同,因此能發展的潛力也不一樣,但確信的是,越早介入療育越有幫助,也會讓自閉症的孩子們越來越習慣跟人互動。

自閉症患者大多有天才傾向嗎?

去年紅極一時的韓劇中,主角是位患有自閉症的律師,對法條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不過邱顯智指出,其實智能和自閉症沒有關係,像韓劇中主角這樣的擁有特殊能力的人,是自閉症中的極少數個案,因此不能說很多自閉症是天才,反而在現實生活中,多數自閉症在智能上是偏弱的。

邱顯智也指出,藉由戲劇的影響,希望社會可以慢慢對自閉症患者多一點了解,理解他們是在對人際互動上比較自我,較無法理解別人想法的族群,並進一步接受他們,近來有自閉症團體說「自閉症不是疾病,只是想法不一樣」,他認為也不失為是個很好的概念。多接受、多耐心溝通,當然更希望家長提早發現,讓早療改變自閉症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更容易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