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合巡航引日韓緊張 陸軍警南海進逼 多國警戒
中國大陸先是從上周五起,重開對日本的單方面免簽,招手遊客,而日方也在相隔四年後,再次派出13名自衛隊官兵赴中國展開9天訪問交流。但在日中兩國軍民互動增溫同時,中俄軍機卻在日本周邊空域頻繁開展的聯合行動,加劇地區緊張局勢。而中方的軍事活動不只在空中,還延續至南海,不僅派出海警巡航,還提升到共軍巡航,甚至民兵也在南海集結,令國際社會加倍警惕,因此,德國與日本都通過加強與菲律賓的合作,來應對中方獨斷行為。此外,中國貨輪涉嫌破壞波羅的海海底電纜,疑似成為立陶宛驅逐3名中國外交官的導火線,令兩國關係加倍緊張。
日中投資機構顧問 古賀林:「我對這項(中國單方面免簽)政策,非常感謝。」
從周六(11月30日)起,中國對日本旅客開放單方面免簽,讓身為投資顧問的古賀林,得以因應顧客需要,隨時動身前往中國排解難題,為商務活動帶來高度便利。日方也傳出,正考慮推進簡化中國公民赴日簽證的申請手續。
此外,由13名日本自衛隊官兵組成的代表團,也在近日(11/26-12/4)親赴中國大陸,與共軍展開9天訪問交流。這是相隔4年,兩國官兵再度展開近距離互動,日本自衛隊代表團還將參訪天津、成都與廣州等地的解放軍設施。
然而,就在日中兩國交流互動上拉近距離的同時。十多架中國與俄羅斯軍機,卻從上周五(11月29日)起連續兩天,以聯合巡航為名義,在日本周邊包括防空識別區在內的空域,頻繁活動。
從日本與南韓之間的對馬海峽,到沖繩南端的宮古海峽,都出現中俄戰機的聯合行動,中方這回還首度出動轟-6戰略轟炸機與運20空中加油機等新型裝備,明顯展現中俄兩國在軍事合作上持續增強,甚至隱然帶有威嚇意味,也因此,日、韓兩國都派出戰機升空警戒,並對中俄行徑表達嚴正關切與抗議。
中國大陸國防部發言人 吳謙(11.28):「發展中日防務關係,關鍵還是要看大局、看長遠,希望日方與中方相向而行。」
中方雖然強調,這場中俄的「第九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不針對第三方。但兩國過去一年內,光是空中的聯合巡航就有過三回,聯合行動頻率遠超越從前,也讓區域內國家備感不安。
北京當局除了在空中的行動,加倍頻繁且帶有威嚇性外...
中國大陸海警:「菲律賓船隻,這裡是中國海警3502,我們命令你們立即離開。」
在南海上的獨斷行徑也同樣增溫,光是11月,中方在南海黃岩島一帶,就多次派出海警展開執法巡查,甚至還出動解放軍。
央視主播:「11月以來,(解放軍南部)戰區部隊組織海空兵力,持續加強黃岩島領海周邊海空區域巡邏警戒。」
此外,更莫名集結了大約60艘民兵船隻,守在南海中業島附近海域。中方這些充滿威嚇、脅迫意味的舉措,也讓國際社會加強防備。
德國國防部長 佩斯托瑞斯(08.04):「雙邊合作對德國與菲律賓都至關重要。」
不但德國加強與印太的聯繫,近日同意儘快與菲律賓敲定國防協議,允許兩國開展聯合軍演並出售德國武器給馬尼拉。亞太區域內的日本,更把菲律賓指定為新一個財政年度「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的贈款援助對象,透過無償提供設備器材來協助強化威懾能力,共同因應北京當局在南海與日俱增的獨斷行為。
央視主播:「日本將免費向菲律賓提供沿岸監視雷達,用於監視艦船動向等。」
北京當局在周邊的南海,是透過海警甚至共軍官兵的巡邏來增強威嚇。至於在隔了一整個歐洲大陸的波羅的海,則疑似透過大型貨輪,進行破壞。
這艘中國籍的貨輪伊鵬三號,因為涉嫌透過拖曳船錨,故意破壞兩條位於波羅的海,連接立陶宛與瑞典之間,以及連接芬蘭和德國之間的海底電纜,因此在試圖離開波羅的海前遭扣留。
丹麥記者:「外面是德國海岸警衛隊,這裡有丹麥巡邏船,而這就是中國船隻。這是表明這些船隻離這裡有多近,以及這艘中國船隻是如何受到嚴密監視的。」
丹麥記者透過無線電管道,與一名疑似伊鵬三號的船長通話,對方帶有明顯俄羅斯口音。
丹麥記者vs.伊鵬三號:「我想登上你的船,跟你談談。(不,不,不。不可能。如果你想上船,請與你的政府商量。丹麥政府。)我是自由媒體人,我不需要問我的政府。如果你讓我上船,我就會上船。(不可能,不可能!)你跟波羅的海兩條電纜的斷裂有關係嗎?(我不想對此發表任何意見。)」
遭遇電纜破壞的瑞典,公開要求北京當局,讓瑞典把伊鵬三號拖至瑞典境內,開展調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毛寧:「中方願意同相關國家合作,查明事實真相。目前中瑞雙方正就此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至於同樣遭遇電纜破壞的立陶宛,則在周五(11月29日)宣布把三名中國外交官驅逐出境,立陶宛沒有公布驅逐的原因,外界懷疑可能與電纜破壞事件有關。中方周一(12月2日)則強硬警告,稱可能會對立陶宛採取「反制措施」,兩國關係可能因此,加倍緊張。
更多 TVBS 報導
俄挑釁3度侵犯領空! 日戰機首射熱焰彈警告
陸海警執法將擴至北極附近 首度與俄聯演聯巡
海底電纜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號」破壞 瑞典向中正式請求合作調查
俄軍神祕單位恐破壞「關鍵海底電纜」?CNN:美國擔憂風險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