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USR跨域連結地方創生 展望共好的永續未來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中原大學於12月7日舉辦USR大學社會責任論壇「為世界做一件事,跨域永續 共好使命」,由致力教育創新的楊御庭主持,邀請地方創生經驗豐富的專家陳美伶、張敬業跨領域分享,與中原大學USR交流對話,探索如何發揮各自的影響力,振興地方社區能量,同時讓青年有專業知識落地的機會,提早探索未來,與永續接軌。

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

圖/中原大學日前舉辦USR大學社會責任論壇,現場分享跨域連結地方創生經驗,盼更多青年投入展望共好永續未來。(中原大學提供)

主持設計學院「霄裡文化綠廊」USR計畫的老師陳其澎,長期關心桃園埤塘及地方創生,帶領學生投入「社會設計」;嚴奇峰老師主持商學院「桃園大海社區文化創生」USR計畫,持續投入前桃園空軍基地歷史與文化保存,為地方留下珍貴記憶;劉為光老師主持「中華民國眷村資源中心」計畫,投入在地眷村的空間改造、文史調查與策展實作,透過學校量能走入城市,協力地方創造豐富成果。

師生攜手長期投入USR,深耕地方工作,成果豐碩,論壇中也特別為中原校內大學社會責任特優教師頒發獎項,表揚三位老師傑出的貢獻。

圖/中原大學頒發大學社會責任特優教師獎項,由陳其澎、嚴奇峰、劉為光三位老師獲獎。(中原大學提供)

陳其澎表示,很多成果都是20多年來的耕耘,地方創生就是從社區一點點小事開始觀察、思考。他在住家附近看到的埤塘、年輕時閱讀黑貓中隊故事,這些想法一點一滴累積,與身邊的人討論,慢慢就成為學校與周遭社區連結的豐厚養分。

實踐地方創生 讓台灣不再有偏鄉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分享自身一路從法律人、政務官,到人生下半場轉身為地方創生工作者的經驗。她觀察,國內目前面臨的三大挑戰──人口與人力資源、數位轉型、氣候變遷,都可以透過地方創生的實踐來解決。

陳美伶說,找到台灣在地的核心價值,以人為本、科技導入,找到產業DNA,讓地方創生在各角落落地生根,就會成為一帖台灣「區域均衡發展的有效藥方」。

根據她的經驗,地方團隊必須串連,團結才會力量大。團隊的培育必須向下扎根,從校園教育開始與社區土地連結,可以傳承,也可以創新。「打破框架,在有限空間中,找到無限可能,這就是永續教育。」

在地創業結合環境營造 經營永續生活

鹿港囝仔執行長張敬業分享從「保鹿運動」開始,一步一腳印展開地方行動。團隊在鹿港曾有段「反骨期」,不想和其他人一樣在當地從事觀光產業,後來發現不是每個鄉鎮都有做觀光的條件,只要做出層次來,可以體現地方價值與特色。

「今秋藝術節」是鹿港囝仔被大眾看到的關鍵活動,從2015年開始,連續5年與地方共創,但張敬業卻選擇在2019年停下腳步,重整組織與發展步調,後來也逐漸摸索出商業模式,為組織注入活水,讓藝術節一直有能量可以持續舉辦。

他發現鄉愁是號召青年的大旗,但也會自問:「這些人可以留下來多久?」原來讓地方成為一個適合生活的場域,才是長久之計。因此他認為地方創生不只是輔導青年創業,更是地方生活的環境營造。在地創業帶來經濟價值,而營造適合生活的環境則具有社會價值,兩者結合,地方創生才能永續經營。

從校園出走 深入社區實踐社會創新

「大學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中原大學帶著這樣的自問,以服務學習為基礎,走入社區,每年執行的服務學習方案超過180件。

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李明彥主任分享,學校以結構性角度設計USR課程,回應在地需求,例如「霄裡文化綠廊」USR計畫、「卓蘭『雙連梨』農產興業計畫」、「桃園大海社區文化創生計畫」皆能同時接軌SDGs永續發展目標,處理社區問題。

中原大學積極與桃園青年局串聯資源,拓展USR版圖,更透過培力「社會創新組織」讓學生有實際解決問題的學習場域,並建構組織的永續發展能力。李明彥認為「這些案例不只是專題報告的結果,也慢慢發展成為一個有機體,進入社區後吸引資源,逐步解決在地問題。」

USR串接青年發展 將專業務實落地

地方創生能夠開啟青年想像,但仍有許多現實挑戰必須克服。李明彥以大學教育的經驗切入,認為有了專業知識,還要進一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原大學不只是建立課程模組,更在地方建立起培育機制,而在ESG、SDGs的趨勢下,大學生將個人目標與USR目標結合,提前嘗試,種下影響力的種子。

圖/三位鼓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需要有堅定的初心,更需要各方的支持。(中原大學提供)

張敬業在鹿港投入地方工作已經十年,他語重心長地說「自己的收入溫飽、身心先照顧好,再投入參與」鼓勵青年觀照自己的狀態,從事地方創生勢必得面對團隊與人事的變故,要維持好的緣分,勇敢走出自己的路。

從事地方創生不能只靠「愛與熱情」,陳美伶觀察青年返鄉,最先遭遇家人與鄰里間的認同挑戰,而且從投入到展現成果需要時間累積。「這時要堅定告訴自己,我想為家鄉做一點事。」

陳美伶也強調「傳承」的重要性,與地方的長輩互動並傾聽彼此,持續探索「地方的需求是什麼?」當青年回鄉創業或創新發展,同時也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人與城鄉必能永續發展。

更多引新聞報導

阿嬤狂逼跳槽台積電「月薪有8萬」!父母真實反應網讚爆:很讚耶

網傳世足「天菜級男神足球員」西裝帥照 網暈船:我3分鐘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