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普查結果的主要關注焦點:生育率下降、人口負增長及應對措施

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遭遇怎樣的變化?華南地區的廣東省人口數量連續14年稱冠,最近十年增幅居首,而東北地區人口降幅最大,中國人口變化之中又有什麼樣的區域差異?中國性別比例縮小,但為何性別不平等依然嚴重?

中國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後,這些是各界關注的主要焦點。

出生率下降

根據本次人口普查,2020年中國有1200萬嬰兒出生,比2019年的1465萬下降了18%。

這是中國出生人口自2016年出現短暫增長之後,連續第四年下降。2016年,中國結束了30年之久的獨生子女政策後,當年有1800萬嬰兒出生。

該數據將為調整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可能意味著中國會繼續放寬計劃生育限制。中國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實施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一名中國女性一生平均只生育1.3個孩子,他承認這個水平較低。

一些人口學家警告,中國的新生兒數量可能在幾年後下降到低於1000萬的水平,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干預政策,中國的生育率可能成為世界上最低水平。中國人口專家王豐形容,「還債的時間到了。」

人口負增長臨界點預測

低生育率及出生人口大幅下降意味著,中國可能很快面臨人口負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2019年初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中國人口會在10年後到達最高峰水平,之後出現負增長。

中國政府智庫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去年年底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7年達到14.17億的峰值。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表示,中國人口在2025-2030年期間開始進入負增長「已毫無懸念」。

原新對《第一財經》說,「之所以預判中國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來,是因為低生育率現象持續穩定,出生人口繼續縮減,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以及20-34歲生育高發育齡婦女將大幅減少。」

人口轉為負增長是一個關鍵節點,標誌著中國在很多方面將發生重大轉變。

走向人口負增長意味著,在未來數十年裏,中國的勞動力供給將持續萎縮。

而更少的勞動力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工資,這對於製造業來說,可能意味著出口放緩,阻礙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勞動力萎縮還將凸顯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金能否維繫現有水品等問題。

《紐約時報》援引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據此分析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能無法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經濟體。」

政策調整預期

人口一旦進入負增長,再調整政策就為時已晚。各路專家開始為中國的政策改革出謀劃策。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認為,政府應該在支持生育的政策上做工作,以提高生育意願,比如落實生育補貼、就業性別平等、家庭照料責任等。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加速到來,放開生育刻不容緩,至少先開放「三孩」政策,加快構建生育支撐體系,讓個人生得起、養得起。

任澤平建議,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等。

攜程網創始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甚至提議,生一個孩子獎勵100萬。他認為,用於家庭福利的財政支出越多,生育率越高。每增加GDP的1%用於家庭補貼,就會使生育率上升約0.1。

而按照2020年中國GDP總量約100萬億元計算,也就是每年要花10萬億元財政支出,以獎勵多生1000萬個小孩。梁建章還說,這種獎勵可以是現金、所得稅和社保減免,房價補貼等多種形式。

人口變化地區差異

根據本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廣東省常住人口達到1.26億,佔中國總人口的8.93%。自2007年以來,廣東連續14年常住人口規模居中國首位。常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兩部分。

與2010年相比,廣東省人口增加了2170萬,增幅20.81%,同樣居中國首位。

這一增量相當於廣東在10年間增加了一個一線城市的人口,或者平均每年增加一個中等規模城市的人口,還相當於人口增量排名第二到第四的浙江、江蘇、山東三省的增量總和。

而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則人口減少最多,過去10年人口總量流失超過千萬。

廣東省是珠三角核心區,其沿海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物流便利,成為全球工廠的聚集地,因而不僅對省內人口有強大的吸引力,也吸引內陸人口流入。

性別比例差距縮小

根據本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在中國總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490萬,男女比例為105.7,較10年前有所降低。從出生人口來看, 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111.3:100,較10年前降低了6.8。

總人口以及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例下降意味著性別結構有所改善,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有所淡化。

不過,按照今年發佈的數字,性別不平等問題在某些地區出現了新的跡象。

女性佔比最高的三個省份是吉林、遼寧和黑龍江,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這三個省份的總人口降幅也最大。這意味著,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離開中國「鐵鏽」地區。

男性佔比最高的地方在廣東,其次是海南。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城市的男性佔比也較高。在廣東,男性比女性大約多了774萬人,浙江多了約279萬人。這表明,勞動力輸入省份的男性居多,勞動力輸出省份則相反。

鑒於近年來中國廣東等省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傾向於轉移至東南亞國家,這可能意味著在當地的現有產業中,女性面臨不平等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