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如何帶動孟加拉發展?

財經、人民幣(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朱啓政 & 鄧柏霖(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孟加拉作爲亞洲脫貧國家的其中一個成功例子,除了本身改革和外交手腕的成果以外,中國直接以及間接的支持亦極爲重要。近十年,孟加拉的GDP增長平均達到6%,在2018年達到二千億美元,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此等成績,足以讓聯合國對孟加拉寄予厚望:預計孟加拉能在2024年脫離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加入發展中國家的行例。孟加拉經濟急速成長的原因眾多,例如布魯斯金學會的高級研究員Kaushik Basu就認為,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創立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又稱「格萊珉銀行」) 成功釋放婦女勞動力、讓她們一展所長,對當地社會轉型至關重要。但事實上,無論是一帶一路帶來的直接經濟援助還是接收由於中美貿易戰以及中國產業升級而出走的企業, “中國因素”對孟加拉的發展,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走出去:「一帶一路」

擁有良好的基建,往往能夠帶動當地投資和經濟,但孟加拉在這方面的表現明顯不濟。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就提到,孟加拉國內基建的質素,在142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134。適逢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孟加拉也就看準機會,讓中資參與興建國內的跨河大橋、公路、隧道、港口等項目,以提高競爭力。今年七月,孟加拉總理哈辛娜(Sheikh Hasina)到訪中國與習近平會面,再簽下價值近二百億美元能源及基建的合作項目,明顯有意繼續借助中國資金進行國家發展。

然而有了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的前科,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孟加拉在內,都開始對中國資金變得慬慎。為了避免陷入「債務陷阱」,孟加拉嘗試減低向中國借貸的比例,改以通過大量開放經濟特區,直接吸引外國(中國)投資,而非向中國借貸。根據聯合國數字,2018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就達到36億美元,當中約三分一是來自中國。假如有需要借貸,孟加拉則轉向信譽較好的國家,例如日本。今年5月,哈辛娜訪問日本並與安倍晉三會面,會後日本承諾向孟加拉提供12億美元貸款,該筆款項同樣以改善當地基建為目標,間接反映了孟加拉對中國貸款的戒心。但無論如何,孟加拉已是其中一個大規模接納中國資金的國家,接受程度在南亞國家中僅次中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

中美貿易戰的意外贏家

紡織業是孟加拉僱員最多的行業,受惠於「中國因素」則頗為意外。早年中國積極將產業升級,希望從勞動密集式生產轉移到高增值的科技產業,使不少原本在中國設廠的企業移師東南亞、南亞等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當中紡織業則主要流向孟加拉。如今,紡織業貢獻了孟加拉GDP的十分之一,相關製品出口量佔全國總出口近七成。本來,麥金錫在2012年的報告中預計,需要到2020年孟加拉才會完全取代中國成為成衣製品最大產地,但中美爆發貿易戰,已有部分在中國國內設廠的成衣生產商開始計劃提早撤離內地。例如作為H&M供應商,孟加拉企業Newage Group副董事長指出在七月,轉移訂單到孟加拉的查詢率上升了30%,當中包括Macy及Gap,因此2020年的期限可能會提早來臨,為當地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貿易戰的影響,還見於孟加拉的出口增長。貿易戰前,美國入口中國成衣價值約三百億美元,比孟加拉總出口還要多出九十億;直至八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向中國產品徵收25%關稅,清單包括衣服。根據孟加拉海外貿易研究所的調查,單是在2018年首九個月,孟加拉出口成衣在美國市埸錄得6.46%的增長。難怪《彭博》、《CNN》等都分別刊登了文章,在分析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後,得出孟加拉是意外贏家的結論。

孟加拉的外交手腕

更重要的是,孟加拉懂得利用「中國因素」向印度施壓、從中獲利,貫徹「對沖外交」的精髓。由於孟加拉得以立國,全賴印度出兵支持對抗巴基斯坦,印度因而向來視孟加拉在其勢力範圍之內,中國在當地增加影響力,印度自然感到冒犯。孟加拉就看準這一點從印度取得經濟、軍事支援(去年兩國就簽下22個協議、印度更承諾向孟加拉提供價值5億美元的軍備),同時令印度願意暫時擱置對兩國關係造成挑戰的議題(如兩國卻未能就流經兩國的提斯塔河(Teesta)的水資源分配達成共識、來自孟加拉的氣候難民正湧向印度),可見孟加拉的外交手腕之高明。總言之,孟加拉成功的背後原因眾多,但就「中國因素」此一項來說,孟加拉卻運氣、能力兼備。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