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釀危機?財政官員聲稱整體安全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5日電)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傳出財政壓力極大,祭出各種增收和催帳招數。官媒新華社今天引述中國財政部官員說,當前地方政府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中國財政狀況整體仍「健康、安全」。
湖北省武漢市財政局在5月下旬發布催債公告,259家欠債單位中有多家國企以及武漢轄下的區財政局,要求償還總額逾人民幣1億元的2018年到期債務;約在同一時間,雲南省昆明市也傳出作為融資平台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有債務問題,今年底前到期的債券就有273.1億元。
此外,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縣區級政府,正加緊拍賣停車場經營權;廣西南寧的高額停車費惹民怨,這些都與財政壓力有關。
在地方債引發關注之際,這篇報導引述中國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說,儘管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之間存在一定差額,但當前地方40%左右的財力來自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報導說,過去5年,中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人民幣40.66兆元(約新台幣175兆元)、年均呈長8.4%。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9.71兆元;今年則再創新高,達10.06兆元。
這名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正按規定盡快下達,為地方分配使用資金留出更寬裕時間。
據官方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35.07兆元,包括一般債務餘額約14.4兆元、專項債務餘額約20.67兆元。
報導說,中國政府法定債務餘額與GDP之比控制在50%左右,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風險總體可控。不過,上述債務餘額並不包括隱性債務在內。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說,當前地方政府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財政部已督促有關地方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整體來看,中國財政狀況「健康、安全」。
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日前在美媒自由亞洲電台(RFA)撰文指出,地方財政緊張,可能直接影響中央為今年制定的溫和的5%經濟成長目標。地方政府沒有財政盈餘,無法償還所欠債務,許多地方融資平台都會崩潰,面臨信用違約的問題。(編輯:邱國強)11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