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植民企趕超西方 學者嘆行動太晚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上海2019年1月17日電)「國進民退」現象引起熱議後,中國逾20省市推出扶植民營經濟新政。分析認為,這背後得力於中美貿易戰「助推」,中國政府寄望民營企業帶頭「技術趕超西方」,但這步走得太晚。

中國民間對「國進民退」的質疑聲浪在2018年下旬達到高峰,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則於當年9月27日表態,「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隨後的一個多月裡,習近平共4度喊話民營經濟。

2018年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這也是習近平自9月27日以來第4度喊話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上海於同年11月3日推出27條提升民營經濟活力的政策,成為第一個響應號召的省市。

根據整理,截至1月8日,已有22省份推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從減稅降費、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增強民營企業競爭實力、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和保障政策落實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支持。

官方的支持,部分是要消除民營企業對政府的疑慮,而中美貿易戰則讓中國政府意識到長期以來對外技術依賴,終究無法成為「強國」,選擇強力扶持民營經濟,寄望它們可以活躍起來,將製造業「做大做強」。

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立堅表示,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發現,自己沒有核心技術,就很難維持經濟發展。但中國國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轉而投入基礎建設、金融業,民企現在才是製造業的主要參與者。

他說,因此國家才會祭出手段扶持民營經濟,希望能夠再回到2008年以前的榮景,只是當時是由台資、港資、外資的技術帶動中國製造業發展,中國希望民企能扮演昔日外資的角色,讓中國經濟恢復良好的循環。

孫立堅表示,在美國對中國發動智慧財產權的圍堵之下,中國政府肯定還會繼續制定政策激勵民營企業。中國過去都是借助外資做製造業,技術也在別人身上,「中美貿易戰逼著中國把拖下來課題解決掉。」

他指出,日本和台灣當年都是靠本土企業學習高端技術形成核心競爭力,進而產生一些很有影響力的跨國品牌,「中國也想要走上這條成功的道路,若沒有技術,只有勞動幹勁是沒有用處的。」

中美貿易戰固然讓中國意識到要補「技術短版」,但在經濟遭受貿易戰挫敗之下,目前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7個省市都已下修今年經濟成長,在經濟形勢更為嚴峻的2019年,要在製造技術重整旗鼓、進口替代並非易事。

「時機是最大的挑戰,在經濟下滑期間扶植民營企業,難度還是很大」。孫立堅感慨,中國沒趁經濟高速成長的那一段榮景建立自有品牌,讓民營企業一躍成為帶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現在做有點太晚,但肯試至少有機會。(編輯:周慧盈)1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