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工廠,但台灣是全球半導體霸權!」印度學者對莫迪政府獻策:不應拘泥「一中」,與台灣加強戰略合作

中國與印度軍方近日從班公湖一帶撤軍,使得去年6月兩國邊際衝突以來的緊張局勢稍見緩和,各界甚至開始期待中印的經貿關係回溫。不過新加坡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莫罕23日卻呼籲莫迪政府,在台灣成為中美關係焦點之際,印度不該再拘泥「一中原則」,應儘速與台灣加強戰略經濟合作。此舉除了有益印度經濟,更因為台灣對於形塑亞洲海洋戰略具有關鍵地位。

中印政府21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對前期班公湖地區一線兵力實現脫離接觸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這為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提供基礎」、「雙方同意...穩步有序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在中印士兵從班公湖撤退後,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教授達爾(Biswajit Dhar)對《美國之音》強調中國商品與中國市場對印度的重要性,並稱「印度正努力與北京保持貿易關係不受影響」、「有相當比例的印度民眾希望印中關係正常化」。

2021年2月19日,中國官方公布2020年中印邊界軍事衝突死傷畫面(AP)
2021年2月19日,中國官方公布2020年中印邊界軍事衝突死傷畫面(AP)

2021年2月19日,中國官方公布2020年中印邊界軍事衝突死傷畫面(AP)

然而新加坡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莫罕(C. Raja Mohan)卻有不同看法。

莫罕23日在《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的專欄文章〈台灣再次成為中美緊張局勢的避雷針〉(Taiwan is once again becoming the lightning rod in US-China tensions)指出,雖然中國目前對台灣施加的政經壓力不斷升高,但台灣靠著傑出的半導體產業,卻足以抵銷中國的併吞意圖。因為中國要是攻擊台灣、造成半導體產業鍊的崩潰,相關國家都難以置身事外,甚至會對美國構成經濟與安全的重大威脅,這也就是台灣所謂的「矽盾」(silicon shield)。

莫罕指出,「矽盾」一詞最早是由澳洲記者克雷格・艾迪生(Craig Addison)所提出。表面上看來,中國確實有阻止台灣獨立的強大武力,但美國從民用工業到軍事工業都高度仰賴台灣所生產的晶片,如果中國的軍事行動破壞了半導體的供應鏈,將為中美兩國帶來巨大的挑戰,甚至升級為一場將美日都拖入其中的全面戰爭。這將讓美國無法坐視中國的侵台行動,屆時保護資訊科技產業鍊的全球干預,可能重演1990年聯合國部隊阻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舊事。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當年國際社會出兵保護石油供應鏈,如今世人已將「數據」(data)視為新石油。但如果沒有半導體,就不會有新一代的數據,半導體更是數位經濟不斷擴張的物理基礎。因此莫罕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應當是「半導體是新石油」(semiconductors are the new oil),而這個時代的新石油生產,顯然日益操在台灣與台積電之手。因此台灣雖然一方面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衝突爆發點,但另一方面,台灣的地緣政治後果也讓人無法忽視。

莫罕指出,中國確實是全球經濟的工廠,但台灣卻是全球半導體的工廠。台積電掌握了全球高階晶片55%的產量,他們最重要的競爭對手英特爾與三星在晶片的設計與生產上卻雙雙陷入瓶頸。中國雖然懷抱著晶片自給自足的宏大計劃,但就算是資金充沛的中國,面對這項高科技產業依舊難以速成。加上拜登政府有意重振美國的晶片生產,必且與中國以外的合作夥伴重建數位供應鏈。台灣在這項產業戰略中身處核心位置,因此他們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鍊的特殊地位短期內不太可能生變。

台積電憑藉其先進製程領先群雄,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憑藉其先進製程領先群雄,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憑藉其先進製程領先群雄,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提供)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成功,原本在全球化時代只會是一則令人好奇的故事。只要中國對其不加干涉,中美關係融洽、中美經貿依存度進一步提高,這個故事跟地緣政治扯不上什麼關係。莫罕說,問題是這三個條件全都豬羊變色—中國處心積慮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解放軍在台灣周圍的行動日益頻繁;中美關係快速惡化,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支持力道史無前例,即便白宮換了拜登入主,美台關係的深化態勢依舊;拜登政府也繼續尋求在技術上與中國脫鈎,在敏感技術上尋求供應鏈的多樣化。

莫罕認為,台灣作為半導體霸權的地位,為新德里和台北之間更加密集的戰略經濟合作打開了大門。他批評印度在獨立後一直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並且避免與台灣接觸。問題是其他國家也都同意北京提出的「一中原則」,但他們卻沒有迴避與台灣的合作關係。新德里的僵化做法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發生改變(雙邊貿易從2001年的10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70億美元),但印度尚未充分抓住台灣的商業與技術機會,在半導體產業尤其如此。

莫罕指出,關鍵在於印度受制於「一中政策」,一直將台灣視為中國的附屬。他建議新德里應該將台灣視為一個提供印度更多繁榮機會的重要實體,印度無須拋棄「一中原則」,重點在於認識到台灣已再次成為中美緊張關係的避雷針,並且抓緊亞洲的地緣政治局勢。儘管印度擁護印太區域的海洋安全建構,但新德里還沒有理解台灣在形塑亞洲海洋戰略的關鍵角色。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觸發印度洪水的元兇,會是喜馬拉雅山上的核偵查設備嗎?
相關報導》 揭開世紀騙局:1250兆元鉅款偷偷流向倫敦!印度如何被大英帝國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