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解美申請北京冬奧簽證 混淆外交抵制的全球風暴

美國以安全、醫療為由向中國申請低階官員參與北京冬奧的簽證,中國外交部藉機嘲諷美國的「外交抵制」(Diplomatic Boycott)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鬧劇,言下之意,就是批評美國抵制言行不一,顯然中國有意在全球抵制北京冬奧的形勢中殺出一條血路,至少要防止還有國家跟進仿效美國,扭曲解讀美國官員簽證,就要讓歐美國家的抵制動作失去正當性,這是繼歪樓自詡是「民主」後,中國再度用自以為是的邏輯來亂套抵制的概念,「混淆國際視聽」成了中國對外抗衡美國的主要手段之一。

美申請事務性官員簽證無違外交抵制

問題是,中國明知「外交抵制」的用意,就是不指派政府及外交代表出席冬奧的公開活動,包括開幕式、閉幕式及宴會等活動,至於運動選手則依舊可以參賽;換言之,這和「全面抵制」(Full Boycott)不同,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奧運,美國及其盟友對蘇聯採取全面抵制,就連運動員都取消參賽,可見得這次美國所採取的「外交抵制」,是介於積極「全面抵制」及消極「指派低階官員出席」之間的作法。中國刻意渲染美國申請官員簽證是「口嫌體正直」,就是睜眼對內矇騙美國根本沒有抵制的瞎話。

其實,端看美國申請的官員簽證,其目的就是要協助國家選手參賽的事務,以安全及醫療等技術性官僚為主,這也是顧及Omicron新變種病毒傳播的風險,同時考量中國COVID-19疫情再起的挑戰,況且這些官員並不是政府及外交代表,僅從事行政支援的事務性工作,也絕對不可能會出席北京冬奧的開閉幕活動,中國如此大動作渲染,根本改變不了美國採取外交抵制的事實,甚至解決不了冬奧貴賓區大國缺席的冷清畫面,顯然中國的用意不是要美國改弦更張,而是另有考量,尤其是粉飾全球抵制的窘境。

全球抵制骨牌效應將讓中國臉上無光

中國主要的用意有三,首先就是要預防全球抵制的動作出現骨牌效應,把美國的外交抵制視為鬧劇,就是對歐美國家的抵制行為看笑話,讓其他尚未決定的國家有所借鏡;其次,營造美國破壞中國舉辦奧運的形象,對內打預防針,倘若冬奧場面難與東京奧運相比,就是因為美國出手阻撓,泛起國內反美情緒,來甩鍋門面冷清的責任。最後,便是要轉移各國抵制理由的正當性,掩蓋打壓人權的黑紀錄,直指這是政治干預體育,而美國仍派員申請簽證,根本是言行相詭,中國意圖在美國抵制不實的議題上大做文章。

「外交抵制」本來就是極具政治性的動作,採取抵制的國家多數認為中國破壞人權的黑紀錄罄竹難書,舉辦有和諧及團結意涵的全球性活動,如果民主國家還派政府代表出席,這根本是替中國粉飾獨裁的形象。當然,為了減少政治對體育的干擾,雖然外交抵制不指派代表出席,但仍保留運動員參賽的權利,依此邏輯來看,中國最在意的就是屆時來訪的國家元首不多,倘若都是地區小國,那麼想藉由北京冬奧來拉抬國家聲勢的效益將大打折扣,顯然日前中國官方一副輕鬆以對的口吻根本是假象,否則又何必在意美國申請官員簽證的動作?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是否要跟進採取抵制?持平而論,這還有待商榷,首先,台灣參賽的選手人數並不多,維持運動員出賽的權利是首要考量的基準;其次,中國舉辦的全球性活動,我國能指派的官員層級必然不高,如果採取抵制恐怕效果有限。但是,台灣身處於中國威脅的狀態下,一再深受軍事恫嚇的壓力,從奧運追求人類和平共處的宗旨來看,台灣必須藉此機會來表示基本立場,發表「維護民主、人權、自由價值」及「台海和平穩定」的對外立場,藉由全球關注北京冬奧的契機中,凸顯作為民主國家的意義,或許是全球抵制獨裁中國的浪潮中,台灣可以發揮的角色與功能。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國稱收到美外交人員簽證申請 美方打臉:都是非正式官方代表
日本宣布 不派政府代表參加北京冬奧
「網絡清朗」讓一腔熱血救不了鐵血 誕生「戰狼」的鐵血論壇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