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碳排下降 有望達成減碳目標?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新社報導,總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11月25日發布的研究指出,中國今年度第三季的碳排放量自疫情後生產活動復蘇以來,首次下降。不過CREA也警告,目前由於中國經濟放緩的威脅,可能很快就會促使當局轉向基礎設施建設刺激措施,因而導致排放量再次提高。

目標:2030達峰值 2060碳中和

中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承諾要在2030年前達到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但北京當局在努力擺脫對化石燃料依賴的同時,也遇到諸多的挑戰。

為了遏制新冠疫情所施行的防疫措施,使得中國的碳排放量在2020年初急劇下降,接著隨著城市和工廠的重新開放而反彈到高於2019年的月度水平。但CREA分析師Lauri Myllyvirta發現,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來自化石燃料和水泥工業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0.5% -- 這是自封鎖結束後的反彈以來,首次的季度性下降。

受打擊房地產、缺煤影響

Myllyvirta指出,造成這種下降的原因是在中國政府打擊房地產行業後,建築業的表現出現了下滑,以及煤價高漲導致全國各地的電力配給。在研究報告中,Myllyvirta提到:「排放的下降可能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和中國碳排放總量的早期峰值,比其原定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的目標提前數年。」

但他也警告:「如果中國政府施行進一步的基建措施以促進經濟,排放量可能再次反彈。」Myllyvirta補充說,雖然煤炭短缺是 「由膨脹的煤炭消耗和價格控制政策造成的」,但中國國內將向「轉換到清潔能源」視為罪魁禍首的看法,將可能使中國政府在煤炭危機完全解除之前對加強氣候保護目標猶豫不決。

批評者:中國做的努力仍不夠

最近召開的COP26世界氣候峰會將中國的氣候承諾推到了聚光燈下,批評者指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國在實現減排目標上做的努力仍不夠。然而,中共領導層也面臨著經濟放緩的國內壓力,使得當局不願意確定具體的減排措施。

本月初中國表示為緩解能源短缺而將煤炭日產量提高了100多萬噸之後,該國部分北方城市出現了嚴重的空氣污染。而新加坡《聯合早報》也報導,為了彌補煤炭供應的缺口,本周中國為一批滯留港口的澳大利亞煤炭辦理了清關,這也是自去年底以來中國再度進口澳大利亞煤炭。

(法新社、路透社、聯合早報)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