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樂觀?陳鳳馨點出2大結構調整:老牌經濟媒體風向也變了

知名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專訪形容自己是「中國樂觀派」,看好中國文明至少繁榮100年。對此,媒體人陳鳳馨表示,她樂觀的出發點與馬凱碩不同,她認為中國企業的韌性,最後會帶來長期正面的經濟成長;而中國正經歷大幅度的改變,房地產產業占比下滑、高科技占比快速上升。

陳鳳馨今(17)日在網路節目《財經起床號》中提到,馬凱碩專訪一出後,各個老牌經濟媒體紛紛改變方向,《經濟學人》一反過去強烈批評中國的態度,最近的專題對中國表現了一種長期樂觀的態度,且這種態度也不是盲目的,而是經過很多資料的蒐集所得出的結論。

陳鳳馨說,她目前觀察,在國際保護主義盛行,中國內部內卷如此嚴重,以及內需狀況始終沒有辦法藉由信心提升而帶動內需的情況之下,中國的經濟和中國企業出現了2種重要的結構調整,一是往高科技、高技術方面調整;第二個重要的趨勢,就是跨國企業。

陳鳳馨指出,《經濟學人》特別提到,中國的經濟結構當中,在高科技上面的發展其實已經有極大的成績了,以中國的新三樣為例,即「電動車、太陽能、電池」,能夠嶄露頭角且獨霸全世界,歸功於長期政策,再結合企業及研究機構的成果專利,形塑出長期競爭力。

陳鳳馨說,當時《經濟學人》主張說,全世界應歡迎這些發展而不是阻止,因為不管是電動車或者是電池,乃至於太陽能,最終這些發展出來物美價廉的產品,對於全世界要去對抗氣候變遷這件事,是好的。雖說中國產能就國內市場來講,確實相對供過於求,但遠遠不足應對全世界大量的需求。

陳鳳馨說,馬凱碩的樂觀面可能很多是政策上,認為中國的精英提拔制度,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她看到的則是企業家的韌性,前僕後繼最後開花結果的這一些企業家,他們現在正在為中國的經濟開疆闢土,後續也會開拓出更多的市場。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