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復蘇 德企獲利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及財新本周推出的制造業及服務業PMI指數顯示,制造業的這一景氣指數達到數年來的最高,服務業則發展不均衡,其中建築業、運輸業位列翹楚。需求仍不足,就業壓力仍存。

PMI的上升對於中國經濟復蘇的標志性意義,有不同分析。北京的美國經濟學者佩蒂斯(Michael Pettis)向德國之聲表示:“PMI的強勁數據顯示,經濟供給側的復蘇遠比需求一側要快得多。特別是(中國)國內消費今年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非常疲弱。”佩蒂斯預計,明年情況會有部份的反轉,因消費者將會支出2020年積攢的部分額外儲蓄,而北京會在投資方面有所回調。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曾林(Max Zenglein)向德國之聲表示,盡管中國也仍在努力擺脫疫情的後續影響、今年前9個月中國公布的經濟增速僅為0.7%,但無論如何經濟正在恢復活力。他說,這對德國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特別是已經在中國長期存在的傳統工業會獲利,特別是汽車的銷售額強勁增長。”

比如戴姆勒公司2019年在中國銷售了約70萬輛汽車,比在美國的銷量多出一倍有余。大眾作為在華德企的先驅,自1980年代即在華生產,如今約四成汽車在中國售出。中國早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2000-2019年的二十年間,雙邊貿易額接近增長八倍,達到5600億歐元。

根據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新近的一項研究,2019年對25家歐盟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這些企業平均11.2%的營業額是在中國實現的。

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尤其密切。2019年德國對華出口佔到歐盟對華出口的接近一半(48.5%),這相當於法國對華出口的接近4.5倍。法國是歐盟第二大對華出口國。

德國的主要對華出口行業是汽車和機械。不過,農產品、如豬肉也日漸扮演重要角色。

受新冠疫情後果的影響,今年第二季度,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去年中國排在美國與法國之後,略高於荷蘭。這估計與歐美受到疫情的影響有直接關聯。

德國是否會因此對中國過度依賴,墨卡托中國中心的首席經濟師曾林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全球疫情肯定會發生貿易結構的推移,但這是短期的。歐美也將經歷經濟復蘇,從而加入中國的行列。我認為,如果現在說未來必須依賴中國,是誇張了。”不過,他同時提醒德國外貿的優勢應在於多樣化,“中澳之間沖突的激化即是一個警示的例子。”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Thomas Kohlmann, 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