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緊縮稀土管制 增加對美談判籌碼

中國工信部15日宣布,將緊縮對稀土產業的管制,包括開採與出口。在與美國緊張對峙持續之際,繼上個月實施的新出口管制法後,北京這個最新舉動被認為是為了增加與美國的談判籌碼。

繼出口管制法 再祭稀土管理條例

中國掌握全球過半稀土資源,工信部在15日公布「稀土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強調稀土對中國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發展和國防科技工業進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必須予以特殊保護。

中國現行對稀土的管理,主要聚焦在生產階段,例如礦山開發、冶煉或分離。而新條例尋求管理「整個產業的供應鏈」,包括精煉、產品運輸以及出口等。新條例規定,企業有義務遵守有關稀土礦產進出口的管制法規,當局將可以用去年12月出爐的出口管制法(ECL),加強對戰略物資流動的控制權。

中國工信部表示,已經開始就「稀土管理條例」徵求公眾意見。該條例可望最快在今年開始實施。新規定將使北京對材料的供應掌握更大的控制權,這些材料對於全球高科技製造業,至關重要。

稀土出口降至5年新低

中國占全球稀土產量的60%以上,但2020年稀土出口數量降至5年來新低。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2020年中國稀土出口量為3萬5,448噸,比2019年的4萬6,330噸下降23%,是2015年以來最低水準。中國稀土出口已連續兩年大減,2019年下降12.6%。

中國新法規禁止買賣非法開採和提煉的稀土產品。一位產業官員表示,這將有助穩定市場,保護產業和環境的安全。根據新條例,中國將建立一個稀土產品追蹤系統,以加強產業鏈的「封閉循環管理」。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一家在日本運營的外國公司主管表示,美國致力於建立合作夥伴網絡,在高端科技和其它產業防堵中國,現在必須 「擔心中國當局會使用這些新規定,做為報復工具」。

稀土當籌碼 中國動輒威脅斷貨

稀土是「稀土元素」或「稀土金屬」的簡稱,是鈧、釔及鑭系元素共17種元素的合稱。中國的稀土蘊藏量,約占全球的35%至40%;產量則是高達全球六成以上。

稀土經提煉為有色金屬後,可應用在冶金、石化、玻璃陶瓷、基礎電子材料,以及通訊、電腦、醫療、光電、能源材料、電動車、航太科技、無人機和飛彈等尖端科技領域,因此成為中國對抗西方國家的戰略籌碼。

中國認為稀土是他們在國際外交領域取得優勢的「戰略資源」,不時以此為威脅工具。2010年,當釣魚台(日本稱尖閣諸島)緊張局勢加劇時,中國曾短暫切斷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在美國和中國緊張關係逐漸升高之際,中國也曾在2019年威脅要暫停稀土出口。2020年則揚言停止供應稀土給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原因是洛克希德馬丁是台灣升級防空飛彈的供應商。

透過一帶一路 控制非洲礦產

總部設在紐約的澳資企業「美國稀土公司」(USA Rare Earth)執行長阿爾特豪斯(Pini Althaus)說:「我們看到『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仍在推進。這兩項都是中國繼續作為全球產品製造商和出口商主導地位的重大戰略。」中國的出口管制法在上個月生效,最新的行動是控制戰略商品的出口,並透過「囤積材料」,來增強外國對中國製產品的依賴。

中國希望成為每一個戰略供應鏈的重要成員,稀土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中國控制的礦產,有許多是從非洲的礦山中挖來的。中國國營企業從非洲礦山開採稀土,然後運回國內精煉生產。

顧問公司地平線諮詢(Horizon Advisory)的商業情報顯示,中國控制約86.5%的剛果鈷金屬出口。剛果鈷礦佔全球約60%,目前總共有12個鈷礦山,中國的公司投資並擁有這些礦山。

美國與盟國合作 積極尋求代替來源

美國的稀土需求,80%必須信賴中國。在貿易戰持續之際,美國憂心中國可能切斷供應,正與澳洲礦商合作採礦與加工,希望以多管齊下布局的方式,確保稀土供應無虞。澳洲礦產公司萊納斯(Lynas)和美國合作夥伴「藍線公司」(Blue Line)正在德州興建加工廠,處理磁鐵所需要的鏑之類的重稀土。

在法國一個類似項目計畫取消後,德州稀土加工廠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此類工廠。

此外,日本也在尋求稀土替代供應來源,希望在2025年前把對進口中國稀土的依賴度,從58%降到50%、甚至更低。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打臉川普 中國去年對美順差擴大7.1%

反制外國制裁!中國推新法,聲稱維護自身權益

受惠於去中、去美化 台灣300大集團獲利估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