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九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的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同時指出,新冠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行程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鑑於全球排放量在各國因疫情實施封鎖期間仍持續上升,而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不足,中國宣布的目標受到各方歡迎,被認為是2015年巴黎協定以來,為本世紀中期前實現碳中和做出的最重要承諾。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28%,其碳中和承諾對實現全球淨零排放至關重要。經濟分析公司"劍橋計量經濟"( Cambridge Econometrics)的波利特(Hector Pollitt)指出,即使其他國家不做進一步承諾,憑借中國的承諾全球變暖在2100年前也將被限制在約2.35攝氏度,比預期升溫低了0.25度。

在北京做出上述承諾後,周邊國家在接下來的數周內也效仿其做法,日本承諾達到淨零溫室氣體排放,韓國則表示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綠色和平的數據,中日韓三國2018年的排放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將日韓承諾的目標也納入計算後,波利特認為本世紀末全球升溫可被控制在2攝氏度左右,但仍超過巴黎協定所制定的氣溫升幅1.5度上限。

中國的承諾出乎意料?

許多國家都預定在2020年強化巴黎協定的承諾,但很少有人期望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中國會提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碳中和。

"這可以說非常雄心勃勃。"波利特說道。尤其是中國光在2019年排放量就上升2%。"但要實現全球目標,這是必要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前副局長、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表示,中國訂立的脫碳目標"並非出乎意料"。相反的,它證實了中國的模式已經從"世界工廠"轉移至清潔、綠色的本土高科技產品制造商,以及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曾擔任中國氣候變化首席代表多年的解振華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COP15)上曾主張,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有"排放權"。但自此之後,中國對於達成碳中和的雄心不斷增加,解振華也與西方的主要氣候談判代表如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密切合作,各國終於2015年簽署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氣候協定。

陸恭蕙表示,盡管美中之間就貿易和人權議題存在分歧,但奧巴馬仍能與中國合作,讓巴黎協定成真。

2030年"碳達峰"為時已晚?

或許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習近平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達到峰值。波利特表示:"沒有中國,世界其他國家將難以實現碳達峰。"所謂的"碳達峰"是指碳排放達到頂點後不再增長,隨後逐漸減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氣候變化項目協調人哈格爾伯格(Niklas Hagelberg)則擔憂,如果全球想在2030年達到減排50%的目標(也是實現2050年前脫碳的基本目標),這個轉折點為時已晚。

哈格爾伯格解釋稱,這表示中國的排放量必須在2025年就開始下降,否則不足以在2050年或2060年實現碳中和。

盡管如此,哈格爾伯格仍相信,若中國能表現出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的政治意願,這是可達到的目標。而波利特表示,想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必須停止興建新的燃煤發電廠。

中國能否擺脫煤炭?

中國的半數二氧化碳排放量與電力生產相關,57%的能源來自燃煤發電,若想從化石燃料轉型,需要極大的雄心抱負。

在中國提出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計劃前,其電力產業游說興建數百座新的燃煤發電廠。哈格爾伯格指出,中國已經在各地展開總產能達300吉瓦的燃煤電廠建設。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劇減,而中國正試圖在迅速壯大的太陽能領域中取得主導地位,煤炭的未來變得越發不穩定。匯豐銀行預測,未來五年間,中國每年的太陽能安裝容量或將提升至85吉瓦。相比之下,2019年的安裝容量僅有30吉瓦。

哈格爾伯格表示:"可再生能源價格的急速下降將提升達成目標的雄心。"

一份去年五月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若可再生能源價格持續下降,2030年前將能為中國提供62%的電力。

哈格爾伯格認為,北京已透露出解決嚴重污染危機的政治意願,中國有可能擺脫煤炭並快速實現能源轉型。即使興建新的煤炭發電廠,也可能要淘汰舊發電廠以抵消這一增長。"如果中國要實現目標,就得走這一步。"

快速脫碳的好處

陸恭蕙認為,從中國制定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看來,中國不只計劃進行脫碳革命,也對嚴重洪災等氣候變化影響感到擔憂 。

與此同時,根據劍橋計量經濟的建模,實現脫碳需要大規模投資,這將能在未來十年提升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最高達5%,長遠而言能促進GDP增長1至2個百分點,原因是化石燃料的進口將會減少。

但中國有約500萬人受雇於煤炭業,大量人口失業將成為短期問題。劍橋計量經濟公司的進一步研究還顯示,截至2060年,清潔能源轉型帶動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工程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最終將與流失的工作崗位一樣多。

波利特指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不僅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清潔能源價格,還能再全球創造正面的"溢出效應"。氣候界人士將密切關注中國即將於四月初發布的五年計劃細節。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Stuart Bra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