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差 地方政府多違法融資新增隱形債務

(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地方債問題嚴重,財政部今天披露地方隱形債務的8個典型案例,顯示許多地方政府明知違法仍要求當地國企或銀行墊資,也凸顯地方財政困窘,即使水利等建設支出也不得不違法融資。

中國財政部網站今天發布2022年以來查處的8起關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典型案例,目的是警示地方官員,但從中也能窺見近年地方債務問題的情況,僅一個市的違法墊資規模就達人民幣上百億元。

這些案例中,湖北省部分地區要求3家省屬國有企業承擔土地整理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城市綜合開發業務,從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末,形成新增隱性債務人民幣214.8億元(約新台幣945億元)。

廣西柳州市要求多家國有企業墊資建設本應由財政預算安排的土地項目,新增隱性債務,自2018年至2021年6月末,形成新增隱性債務176.95億元。

陜西省西安市透過國有企業舉債融資,用於西安國際會議中心項目建設支出,新增隱性債務26億元。

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財政局無視規定,要求代理銀行墊付資金且長期未清算新增隱性債務。自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末,形成新增隱性債務20.14億元。

江西省景德鎮市2021年以國有企業為主體融資,借新還舊並作為化債處理,造成「化債不實」12.05億元。

除了地方政府官員、國企高層被問責,提供資金的銀行也受到處分。

在中國財政部通報的案例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陜西省分行被指違法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及相關服務,貸款用於西安市河湖水系保護治理項目支出,貸款餘額形成新增隱性債務12.76億元。

中國農業銀行蕪湖分行及轄區內相關支行也被指違法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所發放的貸款包括用於抗洪救災支出等,截至2021年6月末,貸款餘額形成新增隱性債務4.71億元。

受到中國經濟下行、財政收入下滑、舉債規模增加等因素影響,今年地方債特別受到關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10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則提出「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

界面新聞1日刊載北京福盛德信息諮詢有限公司(FOST)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解讀,「從近期發行特別國債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來看,這方面的趨勢是中央政府增加債務」,由於地方政府隱性負債規模大,中央政府主要工作仍是嚴控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新增,整體來說為「債務向更高層級集中」。(編輯:張淑伶/朱建陵)1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