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辦冬奧 仗著經濟崛起 不理人權批評

睽違14年,中國北京再次舉行奧運競賽,雖然冬奧受關注程度不比夏季奧運,但中國此屆奧運賽事也因為人權紀錄問題頻頻躍上國際版面。美聯社25日報導,相比於2008年奧運,由於北京在國際經濟上的角色日益重要,使中國政府對於國際批評的抗壓力大增。

國際人權組織指出,中國政府令維吾爾族人民強迫勞動,還對他們實施大規模拘留與酷刑,根本是系統性的種族滅絕行為;此外,世界網球好手彭帥去年11月公開曾遭前總理張高麗性侵遭遇後,僅在官式社媒「被亮相」,令人不禁思考知名人物尚且如此,一般平民情何以堪。

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中國研究員亞曼達.舒曼(Amanda Shuman)說:「相比於上次,中國非常清楚其全球政經扮演的角色,重要到允許他可以在這次奧運為所欲為,面臨的壓力比2008年小很多」;現流亡葡萄牙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也說:「現在的中國,仗著經濟地位,離民主制度與新聞自由愈來愈遠。」

報導指出,對中國政府對漠視人權的批評聲浪也同樣反射至同意中國舉辦冬奧的國際奧委會身上,但對國際奧委會而言,選擇中國為主辦國也是迫於無奈。因為挪威、瑞典、瑞士、德國等歐洲的2022冬奧候選主辦國,不是因為成本考量就是因為公民投票否決,最終都退出爭取主辦權;奧委會在最後階段評議時,只能從哈薩克與中國二選一。

對於國際上對其人權紀錄的指控,中國稱此為「世紀謊言」,並表示把人權問題與奧運相互掛勾違反奧林匹克憲章中「運動與政治分家」的精神;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也說,希望外界「讓體育的歸體育,讓政治的歸政治」。

不過,人權組織對此「開脫之詞」顯然不埋單;曾在前總統布希政府任職的前白宮官員車維德(Victor Cha)表示:「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在意奧運憲章『體政分家』的條款,但體育賽事永遠不可能完全擺脫政治,就像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說的『體育是沒有實彈的戰爭』。」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4月前國航往返洛杉磯停飛 其他公司或將跟進 票價漲3倍
紐約餐館須開放廁所、小費透明化…保護外賣郎權益新法上路
「庫存只夠用5天」 商務部警告:晶片缺貨延續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