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日軍演盯上台灣「致命弱點」? 《紐時》指出台灣最大困局
[FTNN新聞網]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軍事刊物《艦船知識》近日一篇文章指出,台灣超過96%的能源仰賴海運進口,包含石油、天然氣與煤炭,一旦這些航路被封鎖,中國即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美國《紐約時報》也注意到這一點,指出中國已在環台軍演中模擬封鎖策略,此舉不僅嚴重威脅台灣,也可能使全球經濟與晶片供應鏈陷入停滯。
《紐約時報》19日以台灣如何突破能源困局的調查為題指出,中國近期的環台軍演,所模擬的就是針對此策略的航道封鎖,若行動一旦成真,不僅將對台灣造成嚴重打擊,也可能衝擊全球經濟,因為台灣是全球先進晶片生產重鎮。
報導進一步指出,台灣製造業消耗全國逾三分之一能源,隨著全球AI晶片需求爆炸性增長,電力需求也急劇攀升。例如台積電目前在台設有17座工廠,並計劃今年再新增6座,台灣政府預估未來5年電力需求將增長13%。
為應對能源挑戰,民進黨2016年提出「2025非核家園」,目標是在2025年讓再生能源占發電比例達20%,但到了2024年,經濟部坦承難以達標,下修至15%。面對能源需求上升,台電在西部海岸設置巨型風力渦輪與可產生14百萬瓩電力的太陽能板,中油則把東部原用於開採石油的鑽井平台,鑽出了深度逾3000公尺深的地熱井。政府計劃未來30年將地熱發電占比從1%提升至15%,不過由於工作環境惡劣,目前正受限於人力招募困難。
此外,隨著核三廠停役與核能重啟聲浪升溫,賴清德總統上月強調,即使沒有核電,台灣也不會面臨缺電風險。然而,《紐時》卻指出,外界普遍擔憂台灣政府目前對綠能的投入,恐怕難以跟上製造業快速成長所帶來的龐大用電需求。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25年內讓核電成長4倍!川普簽署「復興核能」行政命令 重啟冷戰時期法案
川普一通電話就能解決戰爭? 伊朗總統府官員:能輕易重啟美伊外交對話
驚悚!24歲女到鐵軌上「方便」 遭進站列車夾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