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創疫情以來新低,降息能解房市挑戰?

美國期中選舉、中國習近平第三任期、台灣的縣市長選舉皆集中在2022年第四季,各國為了拉抬氣勢,或將加大刺激政策,提出一系列的舉措救經濟。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經濟發展「成績單」,2022年第2季GDP成長僅0.4%,為全球經濟衰退的陰霾再添一筆重墨。這個數值,不但比上一季大幅下降4.4個百分點,更是新冠疫情爆發後2020年第2季以來的最低。

仔細分析拉動GDP成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支出無疑是大陸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始作俑者,向下拉動當季經濟0.9個百分點。

而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則拉動當季經濟增長1.1%,表現符合預期。

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分析,儘管貨櫃量占全大陸17%的上海,自4月以來施行嚴格的封控管制,顯然不影響出口,外貿對穩住大陸經濟的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則不樂觀,與消費對GDP的貢獻一樣是一路往下滑。投資領域表現最好的是高科技製造業投資,「罪魁禍首」則是房地產投資,已經連續三個月負成長。

逆差成外貿大國的「新流行病」

正當中國大陸貿易仍然維持順差之際,其他重要工業國卻不約而同出現不尋常的貿易逆差。

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的貿易數據顯示,德國5月的貿易赤字罕見地出現近1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雖然金額不大,卻是德國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

歐盟統計局則表示,歐元區19國在4月的貿易逆差來到324億歐元(約9799億新台幣),與3月的逆差相較,幾乎翻倍。

長年深陷貿易逆差泥淖的美國,月度貿易逆差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持續快速攀升。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歷史數據推估,2022年全年的美國貿易逆差將創歷史新高,首度突破1兆美元。

貿易逆差似乎成了外貿大國的「新流行病」,日本和韓國也未能倖免。

日本財務省早先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5月的貿易收支平衡被打破,貿易赤字達到2.38兆日圓(約5200億新台幣),較上一月擴大超過183% 。

另外,根據南韓智庫、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發表的報告,預估該國2022年貿易逆差為158億美元(約4582億新台幣)。

2022下半年的考驗和變化

儘管各國國情不同,但所有的總經數據和現象,皆透露出2022年上半年的緊縮態勢。展望下半年經濟成長可否回穩?對各國都是新的考驗。

「盛世不再」的原因,在中國大陸是由於新冠疫情嚴格封控,民眾消費縮手,併發房地產買氣驟降等副作用。《紐約時報》指出,大陸新冠防疫政策持續維持大範圍封鎖和大規模隔離,商業活動陷入停頓,經濟成長率自然大幅放緩。

至於歐美日韓各國的貿易逆差,各界分析原因之一是由於俄烏戰爭,導致原物料、大宗物資及糧食成本上漲,各國進口石油、天然氣、小麥、玉米等,都要花上比以前更多的錢。原因之二是中國大陸封控,致使全球供應鏈持續不穩定等因素影響。

相反的,依靠能源及大宗商品出口賺取外匯存底的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等,反倒因此受惠,貿易順差的金額不斷往上攀升。

可以預期的是,當經濟衰退的苗頭初露,各國政府勢必高度關注。

尤其是疊加了政治因素之後。包括美國期中選舉、中國二十大、台灣的縣市長選舉,皆集中在2022年第4季,為了拉抬選情,或是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為了營造光榮連任的態勢,拉動經濟必是「操作」的主要對象,各國或將加大刺激政策,提出一系列的舉措救經濟。

「因為大陸在今年(2022)秋天要舉辦二十大,如果第3季的經濟表現還是非常不好,對二十大事實上比較不利的,」研究大陸總體經濟超過二十年的陳子昂因此判斷,第3季大陸推出的新政或鬆綁舊規,應該會「一波又一波」。

特別是房地產政策。

消費內需如汽車下鄉等,應該將延續上一季的救市動作,但房市委靡很明顯是政策打壓的結果,加上新冠疫情捲土重來,成了「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內地房價一蹶不振。

逆勢降息與放寬戶籍能解房市挑戰?

「若是政策面導致的房市衰退,當然再由政策面來解套,比較能快速見效,」陳子昂說。當世界各國的央行為了抗通貨膨脹而展開升息,中國大陸的人民銀行卻是反其道而行逆勢降息,而且降息主要是針對房貸利率,便是採行貨幣政策最好的實例。

再如被稱為「轟動全網」的放寬戶籍制度,中國國家發改委突然在7月13日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另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

戶籍改革影響之重大,不但提供民眾「想到哪裡生活就把戶籍遷到哪裡」的選擇權,人口的遷移,預計也將帶動優質城市的購房需求。無論奏效與否,已被視為貨幣政策和財政工具救市之外,大陸官方的「另一記高招」。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拯救中國內需,給人民現金、消費券還是數位人民幣好?
烏克蘭危機啟動新冷戰,世界秩序「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