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國際研討會 學者交流母語傳承經驗

【陳沿佐 陳彥霖 台北】

過去台灣像是客語等族群語言,都曾因官方獨尊華語,遭受打壓而面臨流失危機,15日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所主辦的「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瓶頸」,國際研討會,除了有客語教師分享她以沉浸式教學,推動客家話傳承的經驗,也邀請來自7國的學者探討各國搶救族群語言的方式,希望能成為彼此延續族群語言的借鏡。

來自英國的學者Meri Huws,在台上侃侃而談,分享跟台灣的客家話等族群語言,過去同樣遭受到官方打壓,而退居家庭語言的威爾斯語,如何經過鄉親努力抗爭,才在2011年透過立法,保障威爾斯語在公共領域的使用地位。

英國威爾斯語言會委員 Meri Huws:「在2011年威爾斯語言法立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保障威爾斯語,在公共空間成為公共語言。」

為了推動客語傳承,客委會近年積極在各地推動沉浸式教學,來自高雄美濃東門國小的林素真老師,就分享她在課堂上,讓小朋友親自擔任直播主,全程以流利的客家話,宣導保護環境等概念,替小朋友營造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

高雄市美濃區東門國小教師 林素珍:「我們在環境營造的方面,我們在校園裡面,有一個地方是專門每週一句,這個每週一句不是只講客家話,我們有客語、有河洛話,有英文、有客家話,有河洛話還有國語,那你們現在看到的是五十步笑百步,我們在每週一句都有教小朋友講,五十步笑百步裡面客家話怎麼說啊,就我們諺語步道裡面『狐狸莫笑貓 相同尾翹翹』」

客委會主委 李永得:「我們鼓勵每一個人學習語言,就是學習瞭解任一個族群,另一個族群另一個國家的語言,另一個的文化最重要的文化。」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指出,語言有獨特的文化性,是認識一個國家及族群的重要方式,但隨著AI語言翻譯科技進步,族群語言的使用機會,可能反而會更少,希望民眾能夠逐步找回,使用母語的光榮感,大聲講出自己的母語,才能搶救族群語言的斷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