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發表 全球首座海水製氫原型機

二○二五國際碳稅徵收迫在眉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陳軍互研究團隊掌握關鍵技術,發表全球首例的「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其獨特綠氫技術史無前例,更有望鏈結大規模生產,讓高雄西子灣成為尖端電解海水製氫技術的起源地。

根據二○二三年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報告,全球綠氫產能占比僅自二○一八年的0.1%逐步爬升至0.7%,仍有許多門檻需克服;目前最大的困難之一,在於缺少能大規模生產的原型技術來驗證未來的商轉可行性。陳軍互表示,研究團隊蓄積技術能量多年,近期發表第一個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一舉大幅超越學術研究等級的產氫量,該原型機機體尺寸為長七十公分、寬六十公分、高七十四公分,搭載多個水電解元件,可對海水與一般水體進行水電解製氫,最高氫氣產量可達實驗室等級元件的百倍以上,確立了大規模製氫的可行性。

中山大學指出,該機的運轉功率已超過商用基礎需求的千瓦等級門檻,同時配備無線遠端操控人機介面、防空機運轉的安全裝置等設計,呼應未來大規模場域佈建的需求,對未來大規模海水製氫的契機打下開創性的基礎;該研究成果榮獲二○二三未來科技獎、二○二一 IWIS國際華沙發明展金牌、二○二一 ASIE美國科學暨發明展金牌、二○二一加拿大TISIAS特別獎等多項殊榮,確立ARD技術的高度產業價值與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