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校長鄭英耀:別當「千手觀音」,找隊友比斜槓重要

「科技無法擄獲人心,科技之所以迷人,是因為背後蘊含豐沛的人文社會元素!」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一語道出人文社會科學的不敗優勢。他鼓勵同學,與其追逐「通才」,不如善用「專才」,學習組織一支好團隊,複雜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一株世紀病毒,打亂全球復甦腳步,許多畢業生忐忑地問我,現在景氣不好,要先讀書還是先工作?坦白說,景氣差有人賺錢、景氣好也會虧本,但景氣好壞與念書並沒有太大關係,社會要進步唯有持續學習,讓未來有更多想像。

我常鼓勵同學,在知識快速轉變的時代,更要厚實自己的muscle(肌肉),讓力量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動力,進而培養出一生帶得走的能力。

與其個人拚斜槓,不如跨域組織好團隊

人文社科學子常擔心未來的出路不如理科生,其實不必庸人自擾,因為「科技無法擄獲人心,科技之所以迷人,是因為背後有一群懂得說故事的人,去賦予生命,並豐富靈魂。」科技宛如人類的「骨架」,但串起生命的是「血肉」「思想」,連結起來才會產生情感與溫度。科技脫穎而出的關鍵,是背後蘊含豐沛的人文社會元素。人文社科是很重要的學門,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在社會科學的探索中,需要接觸許多理論,有人覺得是老生常談,甚至有些不合時宜。我承認,理論並非真理,但是基本價值不容抹煞。一個理論的建構與發展,是過去的人發現問題,透過一連串的解題過程,把它變成系統性的知識,最終成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合時宜的理論,可以挑戰、修正,而研究所的訓練,正是讓我們透過反覆辯證來洞悉理論,探索是否有更好的解法。

「斜槓」與「跨域」不同,斜槓是一個人擁有多元專業,在每個領域都看起來像專家;跨域是許多專家聚集在一起分工合作,協力解決各種問題。

我認為,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能「斜」很多「槓」固然很好,但太違反人性;善用創意、跨域協作,更有效率。

你要成為樣樣都會的「通才」,並不容易,但可以把功夫練好,讓自己變成某個領域中的「專才」,再透過跨域整合,組織一支好團隊。

當建構出一支好的團隊,你就不必扮演「千手觀音」,繼續單打獨鬥、疲於奔命,把具備文科、理科專業的人統統變成好朋友,你出左手、我出右手,彼此欣賞、貢獻智慧,原本複雜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放膽冒險與做怪,學術倫理不容妥協

長期的人文社科訓練,讓我的想法比較浪漫,但我堅信,唯有改變現狀,才有創新可能。我在兩年前喊出一個口號:「讓生命在中山轉彎!」鼓勵師生在沒有安全疑慮、也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勇敢冒險、放膽做怪。

我很喜歡一個發生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小故事。1958年,有一位平常就愛惡作劇的學生彼得.戴維,他有一天突發奇想,邀集不同系所、共12位室友,趁著夜晚,合力把一輛奧斯丁汽車弄到學校大禮堂的屋頂上。

此舉引起軒然大波,但當時的學院院長僅默默查出是誰所為,沒有加以懲處,還送了一箱香檳獎勵參與者,並要求他們保守祕密。此事塵封50年後,才由戴維本人對外揭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還要容許學生冒險、做怪,才能激發出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中山位於高雄西子灣的半山腰,我常看到師生在轉換教室時略顯吃力,於是我透過獎勵機制,鼓勵他們組成團隊、發揮創意,希望能設計一款結合太陽能發電、App操作的電動滑板。

這個點子乍聽有難度,但若做出來,就能解決師生痛點,甚至還能技術轉移,嘉惠有同樣困擾的學校。這就是勇於創新、放膽搞怪的一種實踐。

幾個月前,一場市長補選衍生的論文學術倫理案,讓中山大學被捲入。其實中山很早就訂定嚴謹的學術倫理規範,現在也針對不足之處加以調整。

我對捍衛學術倫理的決心始終不變,希望事件落幕後,大眾對中山能有更大的信任,繼續往好的方向走,為台灣培養更多人才,讓台灣科研有更亮麗的表現,進而支持各種產業與城市的發展,讓國家社會更美好。

鄭英耀 

現職:中山大學校長
學歷: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經歷:中山大學學務長、高雄市教育局長、中山大學社科院院長、中山大學副校長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