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藥師改種低鉀菜 腎友享口福

藥師出身的黃明發(中)中年轉行投入研發低鉀蔬菜,由他領軍的智耕創新團隊,推出低鉀番茄。(王文吉攝)
藥師出身的黃明發(中)中年轉行投入研發低鉀蔬菜,由他領軍的智耕創新團隊,推出低鉀番茄。(王文吉攝)

不捨岳母因洗腎忌口的55歲藥師黃明發,中年轉行專攻低鉀蔬菜,並以「腎食堂」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及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800萬元。黃明發透過離地栽培及低鉀營養液配方技術,研發出低鉀番茄,未來將持續研發適合溫室栽培的低鉀哈密瓜、香瓜等。

「我岳母是腎臟病人,為了減少攝取鉀離子,只能吃切碎、清水汆燙的青菜,營養流失、清脆口感全無。」黃明發因不捨岳母而投入研究低鉀蔬菜,2017年報考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博士班,盼解決腎病患者飲食困境。

黃明發在台中新社搭建300坪溫室,栽種空心菜、莧菜、油菜、青江菜等,不灑農藥,採離地栽種減少病蟲害,並引進自動滴灌系統,定時定量澆灌低鉀營養液,取得專利。他說,低鉀蔬菜提升腎病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水果沒辦法汆燙,研發低鉀水果更有急迫性。

黃明發說,開始研發低鉀水果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番茄,因為有句俗語「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另考量番茄適合溫室栽種,且2、3個月短期就可收成。從幾十株開始試種,已經種了第5期,產量趨於穩定,種植面積也擴大到2分地。

低鉀番茄取得中興大學土壤中心檢測的驗證,提供大里仁愛醫院100多名腎臟病患試吃,口感等評價都非常高。黃明發領軍的智耕創新團隊以「低鉀蔬果」拿到國發基金天使投資方案,並獲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補助。

黃明發表示,台灣農業需要年輕人投入,才能改善農村人力的結構問題,有意返鄉務農的青年必須先找出市場缺口,尤其是食安和健康領域相關方向,組成理念相同的創業團隊,並善用政府資源,不斷進修、精進技術,相信一定會有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