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麼辦?醫示警:沖冷水喝冰水無法解暑還可能腦中風!熱傷害正確急救這樣做|節氣保健室

炎炎夏日熱浪來襲,走在戶外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暑!Yahoo網路節目《節氣保健室》,這次討論到夏季熱傷害的問題,家醫科吳培文醫師首先解釋「中暑」的定義,而面臨中暑的情況,許多人第一時間選擇沖冷水、猛喝冰水降溫,王大元中醫師則警告:這樣做不僅無法有效解暑,反而可能引發血管劇烈變化,造成腦中風等嚴重後果。

家醫科醫師吳培文指出,中暑需符合體溫超過40°C、以及意識改變這兩大指標。
家醫科醫師吳培文指出,中暑需符合體溫超過40°C、以及意識改變這兩大指標。

什麼才叫「中暑」?掌握2大判斷關鍵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中暑」不只是「熱到不舒服」,而是十分嚴重的熱傷害反應,是有可能致命的疾病,需警覺以下兩大指標:

  • 體溫超過40°C:表示身體散熱機制失調,無法自行降溫。

  • 出現意識改變:如頭暈、反應遲鈍、言語不清、甚至昏迷,表示中樞神經受損,恐危及生命。

主持人侯昌明提問,常見的沖冷水或喝冰水,是否為發生熱傷害的正確處理方式?
主持人侯昌明提問,常見的沖冷水或喝冰水,是否為發生熱傷害的正確處理方式?

喝冰水、沖冷水真的能解暑?小心腦中風!

當真正面對「中暑」問題時,許多人直覺會將「降溫」視為第一要務,因此會以為身體沖冷水、猛喝冰水是處置中暑的方式,但事實卻正好相反:冰水或冷水沖擊高溫的身體,會造成血管急遽收縮。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受到強烈刺激,會讓血管一下放鬆、一下收縮,反覆變化。恐導致血管破裂、斑塊脫落,最嚴重可能引發腦中風或心血管意外。

正確處理熱傷害 醫師建議這樣做最安全!

發生中暑或熱傷害時,切勿飲用冰水、含糖飲料、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飲品,這些飲品反而可能讓身體更難調節溫度、加劇脫水。建議改以10–15°C的白開水或無糖、稀釋的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穩定體溫。

此外,醫師強調「送醫」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一旦出現身體異常不適,不要自行處理拖延,儘速就醫才是避免惡化的正確做法。危急時,請記住「熱傷害急救五步驟」:

  1. 蔭涼:迅速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 鬆脫:鬆開患者衣物,幫助散熱

  3. 散熱:可用濕毛巾擦拭或扇風降溫

  4. 補水:小口補充白開水或無糖電解質飲品

  5. 送醫:如有頭暈、意識模糊、噁心嘔吐等症狀,立即就醫處理

家醫科醫師吳培文建議在發生熱傷害時,以10–15°C的白開水或無糖、稀釋的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穩定體溫。
家醫科醫師吳培文建議在發生熱傷害時,以10–15°C的白開水或無糖、稀釋的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穩定體溫。

夏季中暑非小事,尤其當體溫超過40°C、伴隨意識改變,已屬危急熱傷害狀況。若未及時正確處理,輕則頭痛虛弱,重則可能引發腦中風、昏迷甚至死亡。醫師提醒,「降溫要漸進,補水要適當」才是正解,別再盲目沖冷水、灌冰飲,錯誤的觀念可能釀成不可逆的傷害。健康防暑從觀念開始,全民一起「涼」得正確又安全!

節氣保健室》由「精省一哥」侯昌明主持,最「著時」的健康節目,結合台灣在地智慧,邀請醫師專家來分享正確實用的健康資訊,突破謠言迷思,輕鬆掌握養生之道。每週二下午三點,鎖定《節氣保健室》,讓你每個節氣都有元氣,每個節日都是好日!

看更多相關新聞
狂飆36°C好熱!10縣市高溫特報 南高屏亮橙燈
他納悶天氣這麼熱「怎麼穿得住防曬外套」?網:不穿更曬
冷氣太低溫超耗電!台電曝最佳冷房溫度 示警「3狀況」馬上停用
晴雨、雨晴專用傘大不同 日專家強調「孩童也要防曬」
中暑和熱衰竭有什麼分別?小心熱傷害的致命風險!症狀、併發症、急救處理方式懶人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