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強權對決世貿 經貿實際表現才是勝負關鍵/張競

張競(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9月15日世界貿易組織以編號WT/DS543/R的報告文件,對於北京與華盛頓雙方間貿易爭議作出仲裁。該份報告共計66頁,媒體報導多半都是集中在整份文件最後兩頁仲裁結論內容,但是鮮少評論注意到,該份報告尚且包括以WT/DS543/R/Add.1為編號,並且長達57頁的附件。 該報告附件所列資料包括仲裁委員會工作程序報告,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對該案所持立場摘要報告,再加上澳洲、巴西、歐盟、日本、新西蘭、新加坡以及台灣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立場對本案所發立場聲明摘要。若充分解讀本案其中門道,就必須同時掌握理解附件內容。 由於筆者本身專長並非國際商貿領域,因此在本文僅就該案整體架構戰略意涵加以探討,該案仲裁實質文字仍賴國際商貿與法律專業人士深入詮釋,在此不敢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以下僅就觀察所得提出說明,祈請先進不吝指正。 首先要指出,美國針對中國大陸對美出口商品提高關稅為本案導火線,附件資料顯示,該案不能僅僅定位成北京與華盛頓訴訟雙方間爭議,此因國際貿易仲裁結果將成為國際司法判例,對於日後同類爭議進行仲裁來說,確實具有規範效力;誠然後人是否援引判例存在變數,但就全球各個貿易實體來說,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在附件中其他國家透過正式聲明文件表達立場,就可充分證明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爭議,是項影響全球商貿規範的重大議題。 正是因為北京與華盛頓雙方爭議衝擊全球商貿運作,因此雙方在表達立場時,自然就不能光從本身立場的利益算計提出辯護,而必須兼顧全球商貿規範,以便維護整個國際社會體制。所以在此案裁判過程中,兩造雙方何者是自私自利,何方是顧念大局,已不僅是在爭一時個案之裁決,更是在爭千秋品格原則之高下。國際社會诉讼爭議,從來就不可能關起門來打官司,必然要在眾目睽睽下爭高低,其中過程不僅是在論是非,更要認真考量利弊得失。 其次需要說明的是,本項仲裁案爭議雙方都明確參與仲裁,並且提出相關立場說明文件,看來北京與華盛頓都接受世界貿易組織對本案具有管轄權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由於美國在裁決完成前,2019年8月就開始透過杯葛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 (Appellate Body) 仲裁法官人事任命過程,讓該上訴機構在當年12月正式停擺,造成全球貿易爭議仲裁整體失序。當時就有政治評論指出,美國刻意癱瘓此項機制,就是預備放手開打貿易戰,如今對照現實情況發展,確實有此跡象。 如今初步裁決結果出爐,因上訴機構停擺產生觀點爭議:有論者認為在未完成上訴程序前,美國自然有權不必理會本項裁定結果,仍然可以繼續維持其提高關稅的政策;亦有論者認為,上訴機構是因美國作梗停擺,算是商鞅作法自斃,所以須依據裁定結論,不應再維持其不符合裁決結果的各項商貿關稅措施。 就美國在本案裁決後發言可知,華盛頓並無誠意接受裁判結果。與其積極參與仲裁過程,接受世界貿易組織對本案的管轄權對比,華盛頓此番所打算盤顯然是:仲裁結果有利就接受,不利就耍賴。天下擲骰子豈有一二三不賠四五六通吃的道理,美國運用仲裁規則從中大耍花樣,視國際規範為無物,當國際組織不是其囊中物,無法作為其貫徹國際政治意志的工具——將美國所望強加於他國身上時,就立刻變臉翻桌退場。強權霸道嘴臉如此露骨展現,實在令人搖頭。 再者就要回頭談到其他國家在整個過程中提出的立場聲明,究竟有何戰略意涵;其實在國際社會能夠獲得尊敬與重視,透過國際舞台發表聲明展現國力至關緊要。在附件中,有些成員能夠引經據典,不但引述國際法理與世界貿易規章表達立場,更提出相關論述主張,希望透過發言來建構國際規範。而有些成員卻是滿嘴空話官樣文章,讓人覺得其發言只不過爭取個露面表態機會,趁機宣示力挺特定對象立場,卻未能提出足以讓人重視的法理主張,這就露出了缺乏國際談判能力的馬腳,證明是黔驢技窮自取其辱。 此外還是要提醒,儘管世界貿易組織初步裁判結果業已底定,也仍然要思考此後是否會繼續上訴爭訟不休。如今上訴機構陷入癱瘓,後續發展焦點在於雙方是否另有管道繼續纏鬥;其次仍需觀察,美國最終是接受裁判結果調整關稅,還是置之不理擺出霸道作風,讓世界貿易組織裁判結果變成表面文章,成為毫無殺傷能力的空包彈。 最後要問,這場世界貿易組織裁判過程的棋局,究竟爭得是個道理,還是純粹是要出口氣,抑或是其中算計具有實際利益,其實都要靠經濟那隻隱形的手來回答。經濟商貿有其市場供需法則,運用人為政治干預手段,市場還是會進行調試找到條活路。 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開打以來,各項經貿統計數字顯示,特朗普政府各項自以為是策略,都未能達到其所望結果,雙方貿易逆差亦未見得改善。最後何方將取得上風,絕對不是要靠世界貿易組織內裁決結果,還是要靠經貿實際表現來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