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持續施行制裁 專家:將加速經濟脫鉤

(德國之聲中文網) 過去幾年,美國和中國一直在進行所謂的「制裁競爭」,美國以多種理由將幾十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而中國則對他們認為干涉中國內政的美國官員和個人實施制裁。

上個月,美國政府將23家中國公司列入經濟黑名單,其中包括14家據稱參與中國在新疆實施的強迫勞動項目的中國公司。中國也對此做出回應,對幾個美國個人和組織實施制裁,其中包括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 (Wilbur Ross) 和人權觀察的中國主任理查森 (Sophie Richardson)。

中國還通過了一項旨在對抗外國制裁的法律,允許中國政府扣押資產、並拒絕向參與制裁中國利益的個人發放簽證。全球貿易諮詢機構韓禮士基金會 (the Hinrich Foundation) 的研究員卡普裡 (Alex Capri) 告訴德國之聲,美國對中國公司的制裁主要集中在被視為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這意味著任何被認為具有雙重戰略用途的技術都可能成為美國制裁的目標。

他說:「美國正在尋找任何可以對北京施加壓力的手段。」他也提到,美國對中國公司的制裁正在加速兩國經濟脫鉤的進程,也加快了北京推動供應鏈自給自足的速度。

中國公司被迫向內部尋找資源

其他專家認為,美國的制裁迫使中國科技公司不再依賴美國作為關鍵零件的供應商。上海佳富龍洲諮詢公司的科技分析師Dan Wang在《外交事務》雜志中寫道:「大多數中國公司都努力在中國尋找可替代美國的國內供應商,或者自己發展必要的技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意延續對中國公司執行制裁的作法讓中國政府完成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將政府給私營公司的激勵措施與國家經濟自給自足目標做結合。」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項目助理鐘瑞告訴德國之聲,中國公司正在意識到,如果美國再對像中興等中國科技技術公司發動制裁,這可能對中國公司的長期戰略產生影響。她說:「對中國企業來說,認知到他們必須仰賴自己是應有的心態。」

拜登的戰略與特朗普的戰略不同嗎?

卡普裡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延續了不少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但兩者間仍有有幾個重要區別。他說:「我們看到,拜登政府在執行華政策這部分采取更協調的方法,因為拜登政府希望與盟友一起完成這件事。」

鐘瑞則說,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做法,持續針對與解放軍有關聯的公司,以及在新疆強迫勞動問題上采取強硬的立場。她補充道:「拜登政府繼承特朗普時期延續下來的情況,他的政府上台後,美國國務院的對中政策並未出現太多的變化。」

卡普裡還說,美國正試圖阻止中國擴大其「科技權威主義」的模式,例如,用科技來加強對人民與公民社會的監控。 他指出:「中國的科技專制模式是將用於建設基礎設施的科技與人工智能和演算法的應用做結合,藉此來強化監視丶審查和人口控制。」

兩國平行的科技體系

由於不少專家都預測美國將繼續對中國公司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他們認為這個趨勢可能會導致全球體系出現兩個平行的科技體系,公司會試圖在可能的情況下,在兩個系統之間運作。卡普裡說:「全球價值鏈將變得支離破碎,公司或國家機關將發現自己忙於弄清楚如何在中美相互施行制裁的同時,找到運作的空間。」

此外,出口禁令將迫使中國政府和公司加快供應鏈本土化和自力更生的進程。Dan Wang在《外交事務》雜志中寫道,十年內,中國在美國出口管制制度下取得的技術進步,可能將比美國不對中國公司進行制裁時來的還大。

他補充道,美國不應該期望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會甘於長期處於發展進度落後的情況。Dan Wang表示:「中國公司正急於填補美國公司無法繼續供貨後所遺留下來的需求,他們只好嘗試重新發明某些技術,但許多中國公司只致力於重新創造已經存在的技術。」

事實上,不只中國公司面臨供應鏈本地化的問題。卡普裡告訴德國之聲,如果美國政府全面禁止從新疆進口產品,或要求從新疆進行采購的美國公司提供證據,證明其產品不是透過強迫勞動制造的,他們也不得不考慮重組供應鏈。

他說:「他們必須開始考慮供應鏈本地化,在靠近市場的地方進行制造。有很多公司仍否認他們必須面對這樣的情勢,總認為這樣的情況是短暫的,但事實上,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時代的開端。」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William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