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圍堵爭中國精準打擊 雷倩這點分析中國「不需要反擊」!

20221222
前立法委員雷倩、前政務委員朱雲鵬今天在陳鳳馨、唐湘龍主持的YahooTV《風向龍鳳配》評析2023年全球經濟趨勢。

中美科技大戰白熱化,美國政府上周將36家中國大陸企業列入新一波黑名單,英國金融時報以「打地鼠」形容美國圍堵大陸晶片。不過,前立法委員雷倩、前政務委員朱雲鵬今天在陳鳳馨、唐湘龍主持的YahooTV《風向龍鳳配》評析2023年全球經濟趨勢。雷倩分析,中國大陸在過去3年疫情韌性測試後,早已跳脫針鋒相對邏輯,而是「讓自己更強健」。

美國政府上周將36家中國大陸企業列入新一波黑名單,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引述專家分析,目的在將連同有發展潛力的晶片業者一網打盡,可見美國正補強圍堵中國大陸取得高階晶片、人才、設備的所有漏洞 。

哥本哈根商學院大陸晶片業專家富勒也形容,這是一場「打地鼠」比賽。

不過,雷倩巧妙形容,打地鼠只有九個洞,但只有一隻錘子,她直言,「左支右絀的不是地鼠,是拿捶子的人」。她說,中國大陸早就脫離針鋒相對邏輯,而是要「跑到你追不上」,底氣來自內循環韌性在過去三年受到測試,供應鏈、生產鏈、消費鍊,都在防疫封控中做出韌性測試。

過去三年飽受疫情影響,中國大陸封控面臨極大挑戰。雷倩指出,但透過韌性測試後,中國大陸消費、資本形成投資、進出口是三大觀察指標。

雷倩說,進出口方面,疫情期間中國大陸進出口未消退,只是高科技比例增加、地區改變,從美國移到東盟;資本形成部分,投資無論國家、個人,都比美國健康。當科技拉動成長,新的投資帶入新經濟體成長,政策調整力道也會增加,原來體制、結構都逐漸調整。

對於打地鼠,雷倩認為,北京在做的是不斷成長到「讓自己更為強健」,從從封控韌性到成長韌性。她覺得,中國不會反擊。

朱雲鵬也認同說,中國大陸經濟已經在轉變,也轉變得迅速,CNBC今天報導大陸這波疫情擴散、免疫後,最慢明年下半年復甦,當復甦時,中國大陸本身的經濟結構已經改變。而傳統的房地產、固定資本形成,對經濟重要性明顯且快速下降。

朱雲鵬說,在過去疫情震盪期間,大陸兩個部門成長,第一是電子,商務、數位經濟等;第二是新能源。他說,當2023年中國大陸開始復甦時,產業結構將與過去不同。這也是大陸在走自己的路,找到一個內循環,找到幾條可以配合內循環,長久持續發展,也有競爭力的。

至於出口方面,朱雲鵬說,東協是大陸的黨鍵盤,任何國家要制裁也無法,因為不是中國進口的。他舉例,川普貿易戰就顯示,宣布不到3個月後,越南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3個月不可能建好一個新廠,當時也曾要查「洗產地」,但從川普貿易戰至今4年,如今大陸產能也真的搬去了。

針對美國「打地鼠」之說,朱雲鵬說,短、中期將間對中國的路自幾發展半導體相關,需要用到高階半導體晶片仍有影響,因此大陸進口半導體設備創新低。美國制裁有針對性的、也會產生效果,

至於大陸怎麼反應,他認為,大陸發展半導體走了很多冤枉路。但若這次體認到必須集全國力量,痛定思痛整合國家力量,要有「不靠美國、蘇聯技術」的精神,問題是沒有這麼快,要從大學人才就開始培育起。他認為,最後也將成為兩極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