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4年媒體戰 限制採訪互相報復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17日電)中美雙方4年多以來互相報復、限制對方的媒體機構,使雙方關係雪上加霜。傳出中美有共識結束媒體戰,身處夾縫中的駐地媒體,可望在之後喘一口氣。

美中關係2018年因貿易衝突惡化後,美國政府自2018年9月開始,陸續將新華社、中國日報(China Daily)、中國中央電視台在美分台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等15家中國媒體定義為外國代理人,要求這些媒體依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註冊為「外國代理人」。

註冊的外國代理人必須每6個月在公開文件中公開其在美國的活動詳情,以及從其外國實體處獲得的資金。

「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是美國1938年通過的法律,要求以「政治或准政治身份」代表外國利益的代理人公布其與外國政府的關係、相關活動和資金資訊,由美國司法部執行。

之後,美國國務院更在2020年2月及6月分別將新華社、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人民日報、環球時報、CGTN、中國日報等9家中國官媒列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並要求部分媒體縮減在美編制。

2020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縮減中國駐美記者簽證停留天數在90天內,簽證每隔3個月便需要重新申請。

星島日報美國版(Sing Tao US)今年8月也發表聲明說,已將星島新聞集團旗下的五家美國公司註冊為外國代理人,這也是第一家在美國註冊為「外國代理人」的香港媒體。

對美國的舉動,中國也推出反制措施。美國去年2月18日將5家中國媒體機構列為「外國使團」後,中國隔天即宣布吊銷3名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的記者證,要求他們5天內離境,理由是該報2月3日刊登的評論文章「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中國是名符其實的「亞洲病夫」),充滿歧視、惡意抹黑中國。

2020年3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布通告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美國之音、時代週刊這5家美國媒體的駐中國分社,需提交中國境內的所有工作人員、財務、不動產資訊等書面資料。

其中,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記者證於當年底到期的美籍記者需在10天內交還記者證,並不得在中國、包括港澳地區從事記者工作。中國外交部當時表示,美國對中國記者在簽證、行政審查、採訪等方面的限制措施,中國會對美國記者採取「對等措施」。

2020年8月4日,中國外交部表示,針對美國拒絕延長近40名中國記者的簽證,中方「必將被迫作出正當反應」。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完成兩人有史以來最長的意見交流,中新社當晚報導,據向相關部門瞭解,中美雙方在16日元首視訊會晤前,就媒體問題達成3項共識,包括美國恢復中國駐美記者一年多次簽證並解決簽證停留期問題後,中國將給予美國駐中記者同等待遇。(編輯:繆宗翰)1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