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陳建源副教授用「醬書寫」認識臺灣的庶民飲食文化

臺中的東泉辣椒醬不只是辣椒醬!中興大學中文系陳建源副教授主編了「醬文化—覆醬瓿」系列專書「醬書寫-在地與越境的醬風景」,以不同視角觀察臺灣地方飲食文化以及庶民的飲食記憶。

實習記者張育敏報導

中興大學中文系陳建源副教授分享,臺中人日常飲食和東泉辣椒醬關係緊密,以吃水煎包為例,通常是拿著裝著東泉辣椒醬的油瓶罐子,從水煎包的外皮戳進去,讓他白裡透紅;但是光是這樣還不夠,還要在裝著水煎包的塑膠袋裏面也擠點辣椒醬,接著搓揉滿佈的鮮紅,這樣水煎包吃起來才對味!

臺中人除了吃水煎包要沾東泉辣椒醬之外,吃炒麵一定也要加上這款特殊醬料,這是臺中人的「醬文化」。此外,陳建源副教授再提到彰化肉圓,或是蚵仔煎也因著米醬,讓肉圓或蚵仔煎呈現不同風味。

西螺醬油也具有地方特色,陳建源副教授說,因著西螺的陽光、水質,讓西螺醬油有不同的風味,這就是不同的醬文化。

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建源主編「醬文化—覆醬瓿」系列專書「醬書寫-在地與越境的醬風景」,集結9位作家撰寫的臺灣醬文化,以及與在地移工團體對東南亞醬味的新興飲食地景觀察,希望能藉由這本書讓大家在「醬」的世界裡找到地方文化。

繼「醬書寫-在地與越境的醬風景」之後,陳建源副教授也將推出由學者專家從理論角度出發所撰寫的系列報導「醬.文化:記憶、技藝與身體」,希望讓臺灣不同地方的「醬文化」可以串連起臺的飲食文化與庶民的飲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