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詩路三疊

陳謙退伍後第一件工作於前衛出版社1992年。
陳謙退伍後第一件工作於前衛出版社1992年。

文、圖/陳謙

回首數十年寫詩和生命的歷程,兩者有著深深的連結,細細尋思,以下三個階段的故事就是詩與生命關連的節點。

 

一、文不成又如何?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句錄自胡適大師的格言,被我寫成龍飛鳳舞的書法字,曾在我國中近二年的時間裡被我用雙面膠張貼、高掛在我的房間。剛開始是國文老師刻意捉弄我,想說作為衛生股長的我,怎會把黑板字寫得那樣支離破碎,在徵求全班意願不果後,指派每日義務在黑板寫下同學姓名座號作為當日值日生的幹部的我,前去參加全校性國語文競賽。這也不是我這一次參加,第一次是國一上學期,參加的不是書法是演講,開講前十分鐘抽到一個平均三位就同時會抽到的題目「永懷領袖」,當初是領袖的兒子當總統,這個題目看來極好發揮,但我卻只有領袖小時候看著魚兒逆流而上砥礪人們發奮向上那個故事的印象。

 

上台排序在第三,沒想到前面兩位別班同學都搶了我要講的故事,不得已,我又突然想到領袖不是有砍倒櫻桃樹還因為誠實被誇讚,我為自己的機靈暗自竊喜,當四分鐘時間一到,鈴聲一響我覺得我該做一個漂亮的結尾,於是在台上補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誠實是領袖帶給我們最好的啟示。我們要光復大陸,收復國土。

 

年代模糊的國小同樂會陳謙就十分尚武。
年代模糊的國小同樂會陳謙就十分尚武。

哈哈,結尾另拓一筆,自己也在結尾不自覺的雙手握拳自帶動作。心底都驕傲了起來,想說一定會得到老師的讚揚。

走下台前我的國文老師也是今天的評審之一,冷冷地瞄向我淡淡且小聲說了一句:「你說的是華盛頓,不是蔣公。」……

 

莫渝認為陳謙有小敘事詩的風格。/莊紫蓉提供
莫渝認為陳謙有小敘事詩的風格。/莊紫蓉提供

書法寫的龍飛鳳舞的我,平時也討厭自己寫的字,所幸今天的字帖不是冗長的七言古詩,只是一句簡單的格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記得我是第一位走出書法教室的,我的國文老師又是評審之一,看到趕忙交卷的我,忍不住輕輕搖了搖頭,當我步出教室也彷彿聽到誰聲輕聲的嘆息?

 

週記發回來的哪天,我的字帖也被主辦單位交還給老師,老師默默叫喚我的名字領回,沒有一句鼓勵從他嘴上說出,有感而發的國文老師,同時也是我們班導的陳老師竟詩興大發,週記上寫下至今仍叫我疑惑的字句:

 

文成文成哉,不不文不成,文不成又如何?

 

到底何意?五十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費解。

 

 

二、土星環樣貌的文成出版社!

 

 

看來國中老師失望透頂,但其實我國小的表現現在來看還是極具天賦的。

 

自己的第一次演講早在小學二年級,當時我就讀新莊的國泰國小,期末同樂會導師在台上不知為何指名我上台演說,我不知那來的勇氣就毫不猶疑真的站上了台,雖然腦筋空白,但還是莫名其妙說了跟「動物大冒險」有關的虛構情節,這可能是我愛說故事的開端。上了台將想像力開啟,還真會說出自己都料想不到的情境與話語。

 

而我的想像力更發揮在自製漫畫上面,第一本自製漫畫出現在我國小三年級,當初我自行模仿市面流通的漫畫書,認為要有出版社掛名,便成立了「文成出版社」,記得還畫了一個土星環的星球作為logo,當時崇拜截拳道李大山(忘記是否真有這號人物抑或我自創?)便虛擬他來打擊犯罪耀武揚威,不巧當時在我住的迴龍真發生了警匪槍擊案,我的第一部連環漫畫《迴龍刑警戰》於是誕生。

 

一本空白的數學本被我在書封上用美術字體寫上書名,封底標示「文成出版社」及出租價格,我開始我的出版社生意,從剛開始的免費試閱到後來一本多少錢租出去忘掉了,因為市場出現需求我也就這樣廢寢忘食的拚命趕工,在課堂上老坐最後一排的我有著自己的造夢工廠,很快的畫了一大箱,本本有各自的主題,連別班同學也聞風前來租閱了。有一次上課被一位美術老師發現,非但沒責罰我還直誇我畫的有趣,但請我對話框的字要寫端正,也別在她的課堂上畫自己的畫。記得老師是美術科班畢業的,所以從小學我就有當漫畫家,上大學美術科系的夢想。

 

現在的我服務於國小師資培育的搖籃學校,當不成漫畫家後來也沒考上大學美術系,但很幸運的能在文字裡特別是詩裡說著故事,也樂於閱讀學生故事分享我的想法。詩人莫渝認為我的詩作特別有「小敘事詩」的風格,其實我也很樂意將故事透過詩行進行傳遞。

 

現在會寫詩,都拜國中小這些國語文演練的過程,演講練習我故事的結構組織,就算是書法都能令我勇於表現龍飛鳳舞孤芳自賞技法的自信。而那畫得不算細緻的漫畫則是我故事練習的最好材料。

 

1990服義務役於空軍儀隊駐防忠烈祠。
1990服義務役於空軍儀隊駐防忠烈祠。

三、儀隊的文青生活

 

人們常說當兵的時間容易浪費青春,對當時沒有考上大學的我,卻在部隊充分作足了文青的體會。操課休息之餘我總往中山室一呆,讀遍書架上大大小小「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印行的「軍中版 非賣品」圖書。生吞活剝一些情結意象故事與衝突,中午飯後休息時間,我常用一杯摩卡即溶咖啡,用近一小時的時間設法讓自己寫一首詩。

 

當兵的最後一年,有一天輔導長很緊張地找我面談,說有訊息通報他我在部隊外連得二項文學大獎,問我能不能也為隸屬國訪部報紙的青年日報「建國100年」文學徵文寫篇東西投稿。因為我拿到一個看似「黨外」的吳濁流新詩首獎,長官暗示我藉此機會洗白,好在後來也在新詩類獲第二名,平安在講究忠誠的空軍儀隊退伍。

 

之後用文學獎的獎金買一台九十西西的二行程機車上班,因為學歷不足本來要應徵文字編輯的我變身成為業務,第一本詩集便在上班的出版社用剩餘的文學獎金自費出版。

 

1992出版處女詩集〈山雨欲來〉。
1992出版處女詩集〈山雨欲來〉。

詩集內容主要都在軍中的午休時間完成,當寢室同梯呼呼大睡的同時,我正用筆書寫我的文學夢。因應兵源充足提前半年退伍,二年半的時間寫出滿滿三本筆記本的詩稿,再從約略二百首詩作中選出五十首出版首部詩集《山雨欲來》,感恩陳千武老師幫我寫序,他說:

 

陳謙抱持本土愛的情懷以詩做矛與盾,挺胸不隱身,直向現實的醜惡勇敢挑戰……陳謙的詩是知性與主情的組合。做一個臺灣詩人持有特殊環境的歷史性感覺,以知性支撐詩的發想,十分寫實地採取象徵或現代主義的手法,表現現實生活的內省,具有切實的感受,令人共鳴。

 

際此,我的文學列車因為一本詩集的出版正式啟動了。《山雨欲來》帶給我文學上的自信與追求,雖然寫詩無法成為職業,但可以是專業,寫詩的文字訓練與藝術鑑賞能力也同時讓我在往後的職場上像插上一對想像的羽翅,文字能力的營造上皆可游刃有餘。

 

詩成為我的宗教,若我是風中已然吹折的大樹,詩就會給我力量,在生活逆境中再度向上抽長,向上茁壯。

陳謙/簡介

陳謙,本名陳文成,佛光大學文學博士,曾任電視編劇、出版集團總編輯,現任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助理教授。1986年開始創作,80年代曾參與「新陸詩社」,90年代參與《笠》詩社(1992-2005)及耕莘青年寫作會(1992-迄今)。著有詩選集《島與島飛翔》等七種,散文集《滿街是寂寞的朋友》等三種,論文集《台灣現代詩的政治書寫》等四種,短篇小說集《燃燒的蝴蝶》等。作品曾獲吳濁流新詩正獎、台灣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磺溪文學獎等多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