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健保給付不足影響療效 中醫藥司長籲改逐項定價
新冠疫情過後,傳統中藥材用量大增2到3成,不但成本大漲還缺藥。不過健保給付中藥1天只有37點,換算大約33.3元,這使得醫生開藥綁手綁腳,就怕藥太貴不敷成本,也怕開了藥,病患卻吃了沒有效。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表示,「不管西醫或牙醫其實針對每一項材料都有它的計價方式,這樣子醫生在看病或是民眾在健保的使用上,不需要去考慮藥材的成本。」
蘇奕彰指出,健保價格天花板限制了藥品濃度,呼籲健保署從每日定價改為逐項定價,例如腸胃炎的用藥成本較低,給付就可調低,重症用藥則調高。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個人他專業的陳述,做法在健保方面也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要很多協商的過程。」
不過有中醫師認為制度已經施行30多年,若要改變需要中醫內部取得共識,在健保永續經營的考量下,建議先從癌症和急重症著手,改為逐項定價比較符合實際需求。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如果對於急重症我們可以逐項的計算藥價,就不會說因為醫生考慮到藥價而用效率比較不好的藥物。」
中藥藥材的價格會隨著氣候改變波動,像酸棗仁和黃連等較貴的中藥材,價格都較30年前成長3倍。在第1線的中醫師只能先拿部分的診察費來補貼藥價,也成為現階段中醫師共同面臨的難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疫後中藥材飆漲 中藥司明年規劃國內種植
人工孵育蟹苗育成率提高 水試所技轉民間
10味珍貴中藥材 明年3月起納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