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一甲子 導入無人智慧生產轉型

成立於民國60年的中鋼公司,超過一甲子的傳統產業,不僅積極導入無人化智慧生產流程,更將IoT雲端資訊系統融入整個產業裡,一個這麼傳統的產業,怎樣利用人工智慧AI和IoT物聯網讓企業華麗變身,帶您一塊來看看。

上千度高溫的鋼胚,在生產線上輾壓塑型,原本30公尺的鋼胚,變成了細細長長將近10公里的鋼捲。

紅通通的鋼條,被機器利用特殊角度的拋物線原理,做成了一圈圈的鋼捲,原本需要上百人的工廠,現在整條生產線 除了電腦室有人駐守,幾乎已經空無一人。

高速生產的盤元,一旦機器故障,整個生產線都會停擺,損失高達數百萬。

中鋼機械工程師 陳嘉倫:「這種軋機如果故障,造成的破壞就會很快速很嚴重, 所以中鋼就發展這套FOMOS系統,將它安裝在我們重要產線的設備,可以達到提早預警讓設備下線保養。」

以前人工排查,都得停工打開檢驗,但現在生產線的軋機上裝設了感應器,只要數據異常就會自動通知修理。

震動上升,超過這條警戒線,就代表設備有劣化。

中鋼研究員 何秋誼:「現場的環境非常惡劣,那如果人時常到現場做量測的話,有公安的疑慮,如果說架設有自動的系統,可以比較快速地得到那些數據,而且比較即時知道設備的狀況。」

而電腦做出來的鋼條,要放去哪一個倉庫,智慧AI早就安排好了。

中鋼技術部門助理副總 鄭際昭:「我們利用RFID裝在我們的產品上面,那以前都要人員一個一個去檢測,現在不用。」

電腦會自動規畫產品存放,利用自行研發的晶片,定位每個生產出來的鋼捲和鋼片,就可以到達要儲存它的倉庫。

中鋼線條成品儲存課長 謝宏昇:「那上面藉由這些感測器,能夠管控進來倉庫產品的尺寸,包含它這個輪子的左輪上面有一些馬達或是感應器,可以讓我們精準定位行走的距離,和它所要停的位置。」

(中鋼)每年粗鋼產能近1000萬公噸,但腹地有限,從2010年開始規畫立體倉儲。

中鋼業務部門助理副總 黃凱民:「我們這個立體倉庫,它可以儲存1萬5000個鋼捆,1萬5000個鋼捆大概可以儲存三萬噸條鋅的量,跟這個平面倉庫的效益,大概它的八、九倍。」

除了無人化的自動倉儲,這個傳統產業老大哥,也引進人工智慧系統。

閃著銀色光芒的水池,上面其實都是液態的鋅,重達上噸的鋼捲,被機器高高吊起,快速通過鍍鋅池,鍍鋅是鋼鐵防鏽的一種方式。

中鋼技術部門助理副總 鄭際昭:「那我們開發了一套這個系統,利用這個大數據分析的技術,我們根據客戶的需求,去找出它適當的成分,跟製程條件。」

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刮除,鍍鋅池表面氧化的部分,以前這都得由人工來做,但這些繁瑣重複的工作,現在都可以交給電腦來負責。

中鋼生產部門助理副總 曾貴松:「唯有自動化,第一個減少人員的負擔,也減少人力的成本,因為你的自動化,很多製程都可以把它標準化。」

除了製程和倉儲已經自動化和無人化,現在連客戶來取貨 也都是電腦選的。

中鋼冷軋成品儲存課長 梁傑盛:「依鋼捲的尺寸,賦予鋼捲代碼,依它的代碼設定入儲的儲位,(AI自己選),對。」

來取貨的客戶車上配備和相對應的感應器和電腦,只要一開進中鋼,電腦上就會看到今天出貨的貨品和所在的地方,而中鋼同時也知道哪一個客戶要來取貨。

中鋼技術部門助理副總 鄭際昭:「導入AI系統,主要的好處可以縮短交期,然後減少訴賠,提升合格率然後提升生產效率,可以降低成本,然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然後照顧人員安全。」

從生產到倉儲,甚至到物流,這個傳產的老大哥,都有它在生產智慧化和無人化的創新和堅持,也解決了人力老化和不足的問題,正全力朝向工業4.0邁進。

採訪撰稿 鄭青青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1925依舊愛我 訪視關懷安心諮詢
北迴鐵路斷10天 周一早上通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