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的中間思維

毫無疑問,當下的美中關係正是最「緊張」的時刻,正如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葛來儀所言:「無論誰是美國總統,也不論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美中關係都將是對抗性和極具競爭性的,比1979年美中建交以來的任何時候更糟糕。」而最易受到衝擊的地區,莫過於處於地緣政治,夾在中美戰略競合交鋒處的台灣。美國又好強拉台灣介入對抗中國大陸的聯盟中,然而,當雙方強勢力量投射台灣時,而台灣執政黨又將「親美抗中」奉為不可捍動的神主牌,台灣面臨的壓力只會日益強烈,處境更為艱難。

事實上,處於中美強勢競合的情境下,台灣本應「維持低調(keep a low profile)」,誠如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所言,對台灣最有利的應該是保持低調、追求實質關係,而不是高調尋求政治突破。然而,欠缺「中間思維」的蔡政府,卻一再反其道而行,又意圖借由各種宣示動作,鞏固自己的立場,雖成為表明決心,進行大內宣的頭條新聞,但也更陷入兩岸對立挑釁的危機,勢必帶來更多不穩定的後果。因此,英國BBC援以〈台灣有被愛到死的危險?〉的報導,來形容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於雷根圖書館的會面,並指稱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不斷惡化的情勢下,台灣正陷入危險的三角戀中。

的確,台灣的處境是愈來愈「工具化」,外媒經常以競逐擂台、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或誘餌陷阱來形容當下的台灣。因為「低廉高效」,此刻正是操弄者大打認知戰,擴大誤解、「工具化」台灣的最佳時機。更何況,中美雙方因彼此都極有可能因誤判而走向衝突,事實上,美國跨黨派的新一代官員正主導對北京更加強硬和對抗的政策。

筆者所謂「中間思維」,是指在當前中美趨向對抗的局面下,為避免陷入中美對抗的陷阱,台灣應有「向中間靠」的「九二共識」新思維,即是回到《中華民國憲法》精神,不論面對外部勢力如何強勢介入,台北方面除應採取開放包容的大陸政策,至少應做到「去衝突、不挑釁」;同時也為了避免被「工具化」,執政黨更要有婉拒美國要求,對抗北京的能力及意願。

正如戰略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奈伊所強調,如今的政策制定者最好不要重蹈高調的民族主義覆轍,反而必須面對中國大陸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及美國的民粹民族主義之間相互碰撞的危險性,保持高度警惕。在不挑釁的前提下,除了積極尋求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不要讓台灣經濟繼續空心化!更要努力維繫兩岸和平,捍衛台灣人民的福祉。(作者為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財團法人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