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急速惡化,兩週內便不良於行!醫師:乾癬免疫失調拉警報,全身器官恐遭殃!

【華人健康網記者馬千涵/台北報導】陳小姐(化名)確診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後,病情急速惡化,兩週內她的膝蓋嚴重腫脹,關節痛到讓她回診時竟只能以輪椅代步,惡化速度快到讓醫師也始料未及。雙和醫院皮膚科鄒嘉倫醫師表示,陳小姐日前因關節疼痛的問題於風濕免疫科看診,回診治療期間疼痛感不減反增,皮膚檢查後發現同時患有乾癬病灶,後轉診至皮膚科確認診斷為乾癬。沒想到竟短短兩周,關節發炎及疼痛情況惡化如此快速。

乾癬急速惡化,兩週內便不良於行!醫師:乾癬免疫失調拉警報,全身器官恐遭殃!
乾癬急速惡化,兩週內便不良於行!醫師:乾癬免疫失調拉警報,全身器官恐遭殃!

More than Skin 乾癬別只注重表面,慢性發炎要注意

鄒醫師指出,乾癬屬於自體免疫失調造成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造成皮膚上皮細胞生長速率增加,導致厚厚的白色脫屑,也因過多發炎細胞浸潤導致皮膚出現廣泛之紅色斑塊。多數患者誤以為乾癬只是皮膚問題,更也造成當皮膚病灶減輕後,大家便會輕忽體內免疫系統失調的狀態。

長期免疫失調的慢性發炎,若不妥善治療恐將埋下其他共病的未爆彈。鄒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乾癬患者有較高的風險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肝炎、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等疾病。以臨床診間觀察,約三成的患者會併發關節炎,嚴重時更會導致關節腫痛、變形,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鄒醫師提醒患者在治療的路上,一定要保持著more than skin的治療原則跟態度,理解自己體內的發炎與共病風險,且維持規律治療,就可以達到乾癬病況的良好控制。

一般來說,乾癬共病的發生都有一個漸進過程,如果能提早發現,通常能夠制止。因此在皮膚科門診時,最好能聽從醫師建議維持常規檢查,包含: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肝腎功能指數、全血球分析,以便了解體內目前各器官的健康狀態。另外,若病友出現關節不適或僵硬的症狀,且頭皮、指甲、臀股溝這三個部位出現乾癬病灶的話,通常有較高機率發展成乾癬性關節炎 。此時則建議病友可以增加X光、超音波的關節檢查項目,且規律回診與用藥以降低關節炎發生的風險。

雙和醫院鄒嘉倫醫師表示:乾癬患者有較高的風險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提醒患者應保持more than skin的治療原則跟態度,理解自己體內的發炎與共病風險,維持規律治療,就可以達到乾癬病況的良好控制。
雙和醫院鄒嘉倫醫師表示:乾癬患者有較高的風險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提醒患者應保持more than skin的治療原則跟態度,理解自己體內的發炎與共病風險,維持規律治療,就可以達到乾癬病況的良好控制。

乾癬目前常見的三種治療方式:外用藥膏、照光、口服藥與生物製劑

乾癬嚴重程度因人而異,醫師多會透過幾種工具來判斷病友的疾病嚴重度,其中一項較簡易的評估方式為體表面積(BSA, Body Surface Area)。體表面積是指乾癬侵犯病灶所占身體的百分比,一個手掌大小約等於1%,乾癬病灶侵犯超過10%的體表面積則為中重度乾癬。而病灶所占體表面積<3%的輕度病友,只需要調整平日生活作息,做好飲食控制,可透過外用藥膏來改善乾癬的病灶。

鄒嘉倫醫師說明,除了外用藥膏之外,針對中重度乾癬病友常見的治療方式有以下三種:

1.

照光治療(窄波紫外線B光)


2.

口服藥劑,主要目的在抑制皮膚增生及抑制發炎,但因口服藥物可能導致肝腎代謝負擔,故長期用藥的病友建議須定期追蹤、抽血各項指數。


3.

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是針對乾癬發炎因子進行免疫調控,且生物製劑不僅在皮膚症狀上能有所改善,也有助於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風險。



乾癬協會共同呼籲正視體內發炎 帶領乾癬病友穿越癬境

為了提升乾癬病友對於體內發炎的疾病認知,鄒醫師與乾癬協會今年透過「More than Skin」衛教訊息與視覺傳遞共同呼籲病友,切勿停留皮膚病灶的改善,應正視體內發炎警訊,規律治療與用藥,降低共病出現的機率,期盼傳遞正確的疾病治療原則「More than Skin」聲援乾癬患者。她也溫馨呼籲,在門診當中遇過很多的患者,因為乾癬外在的表徵,容易被投以異樣的眼光,衍生自我否定的負面的情緒,甚而導致憂鬱症。希望透過這次的響應,提醒患者積極治療,同時也邀請社會大眾一同響應,建立乾癬不具傳染性的正確觀念,也盼多給乾癬患者一些溫暖關懷。

【本篇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提供】

表格1
表格1
表格2
表格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