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30周年 當年為何找他撰寫?周婉窈曝國安局角色

今年是二二八75周年,民團將於228當天舉辦遊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明(25)日舉行「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三十周年之回顧論壇」。   圖:張良一/攝
今年是二二八75周年,民團將於228當天舉辦遊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明(25)日舉行「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三十周年之回顧論壇」。 圖:張良一/攝

[新頭殼newtalk] 今年是二二八75周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將於明(25)日舉辦「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三十周年之回顧論壇」,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質疑,該研究報告於1992年公布,當年是中國國民黨在執政,且是由從來沒有研究過二二八、曾任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的賴澤涵擔任總主筆,並曝國安局在其中所扮演的「協助」角色。

周婉窈發文表示,今年是二二八大屠殺75周年,明天竟然有一場「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三十周年之回顧論壇」,她第一次知道要辦這個會,真的很吃驚,是要讚美這個1992年公布的研究報告,還是要反省?從主辦單位的說明來看,充滿呵咾(台語,稱讚)之意。

她引述主辦單位說明,1991年1月行政院遴聘社會賢達及專家組成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由陳重光與葉明勳擔任召集人,在研究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同年2月公布「工作小組」名單,進行調查、撰寫「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工作小組」以一年的時間展開口述訪談、檔案文獻蒐集、撰稿等工作,遠赴海外,如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英國公共檔案局、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二二八研究報告」於1992年2月22日公諸於世,公布迄今屆滿三十周年,論壇將邀請當時研究報告撰稿總主筆與執筆者,賴澤涵、許雪姬、黃富三、吳文星、黃秀政以及時任兼任研究員的方惠芳等六位擔任主講者,回顧這段經歷。

為何總主筆是賴澤涵?周婉窈說,1991年還是中國國民黨在執政,賴澤涵當時是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他是學歷史出身的,但不是研究台灣歷史的,也沒聽說做過二二八口述歷史,卻在1991年1月就擔任這麼重大的任務。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和美國學者Ramon H. Myers(馬若孟),以及魏萼一起合寫英文二二八的書,當時書還沒出版,但已經預計要出版,該書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於1991年8月,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社出版,轟動一時。

「一個從來沒有研究過二二八的『本省人』怎麼會去和馬若孟一起寫書?合著者還加上一個根本和二二八研究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魏萼呢?」,她指出,原來國家安全局(國安局)這麼厲害,還「推」得動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的學術專書,「當時國安局局長是汪敬煦;也不要忘記,當時的總統是蔣經國,他從1950年以來就是特務總頭目。」

她表示,馬若孟是澳洲人,但學術事業在美國,是美國胡佛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也是該所東亞圖書館館長。胡佛研究所就在史丹福大學裡頭,兩個單位關係密切,但沒隸屬關係。當時學界都知道馬若孟是親中國國民黨的美國學者,也有傳聞他有拿好處,沒想到檔案證實傳聞不盡為虛。魏萼當時是中國國民黨文工會副主任。

馬若孟、賴澤涵、魏萼,這三個人怎麼會湊起來,撰寫二二八的英文書?她提及,國史館協修吳俊瑩耙梳國安局「拂塵專案」檔案,釐清很多事情,吳去年在「二二八・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製作「二二八」:拂塵專案研究〉,從國安局檔案中重建史實。

1983-1985年間國安局為了應對海外、中共及黨外的二二八論述,啟動了名為「拂塵專案」的文教專案。1986年出版專案成品《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埃》,作者蘇僧、郭建成,其實還是官方的二二八論述,但包裝不同,有學術味道,用了內部材料。

她說,《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埃》這本書,不是在台灣發行,汪敬煦很聰明,指示走「出口轉內銷」的路徑。由軍方系統的黎明公司在台灣印刷,卻交由曾任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雇員的陳十美在美國洛杉磯的南華時報發行,然後還「申請」中文書刊進口文件,真正印刷的黎明公司變成在台總經銷。

「不能不說國安局很厲害。黎明在台灣實銷的收入交給國安局,國安局沒繳庫,竟然回贈該公司作為經辦人獎金!國安局支付南華時報美金2,000元廣告費,也給連載該書的《中華快報》負責人美金1,000元。」

更厲害的是,中文的《拂塵》計畫進行中,國安局竟然「催生」出一本英文學術書!1984年,正當「拂塵」專案的書稿在審查修訂時,浮現魏萼和馬若孟合寫二二八事件英文著作的提議。檔案有一封1984年7月馬若孟給魏萼的信件影本,提出撰寫二二八英文學術專書的構想,魏萼將此信轉給國安局。

國安局評估在《拂塵》之外,「如果能在與美國胡佛研究所合作出版此類英文著作,當有助於澄清事件始末。」1984年8月12日汪敬煦同意魏萼和馬若孟的研究計畫,研究經費、資料提供及寫作方向等細節,再與魏萼磋商。

她指出,1984年8月28日,馬若孟寫信向魏萼推薦賴澤涵,他說賴澤涵是本省人(native born Taiwanese),魏萼將此信送給國安局時,對賴澤涵提出三點看法,第一項竟是:賴澤涵為本省人,參與此項研究,當使此項研究成果更具說服力。從中也可看出賴澤涵和馬若孟、魏萼都很熟,魏萼還認為自己對賴澤涵「可加以掌握運用」。
她說,吳俊瑩在檔案中發現,1984年10月5日國安局第四處有上簽呈給汪敬煦,要給這三人研究經費,魏萼、賴澤涵赴美研究半年、資料蒐集費20,900美元。馬若孟一年研究費20,000美元,總共40,900美元,「更神奇的是,英文書完全沒提國安局。

她直言,賴澤涵能去國安局看極機密檔案,是國安局特許的,馬若孟也去看過,而且至少國安局給第一年的研究經費。但在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這本書的誌謝中完全沒提國安局,感謝很多圖書館/資料中心,獨缺國安局,經費方面則特別感謝胡佛研究所「資助賴澤涵、魏萼博士訪問胡佛研究中心的旅費」。

據新聞報導指出,賴澤涵說「所有研究經費,都由馬若孟向史丹福想辦法。」她表示,如果國安局給錢,胡佛研究所也給錢,真好康。

周婉窈提到,前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說,某年KMT/ROC黨國輾轉透過徐姓企業家捐給胡佛研究所200萬美元(報載300萬美元),馬若孟很怕她知道,捐錢的儀式/reception特地不讓她知道,懷疑這麼大額的捐款和出版英文二二八專書有關。

周婉窈感嘆,賴澤涵、馬若孟、魏萼三個完全沒研究過二二八的人,一起寫二二八英文專書,還由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等同有了金字級的「學術認證」,沒想到30年後檔案告訴我們「金字」的另外一面。

更多新頭殼報導
二二八75週年遊行 民團籲:徹底清算國民黨相關勢力 一起建立新國家
228活動再邀馬英九出席 獨盟主席陳南天不滿退出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