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 為創作者打造發表平台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4日電)由已故作曲家許常惠發起的亞洲作曲家聯盟成立近50年,至今仍以台灣之名運作。曲盟台灣總會每年舉辦音樂會,維持創作能量,今年有2場,展現對中西樂混和編制及合唱領域的探索。

亞洲作曲家聯盟(簡稱亞洲曲盟)(Asian Composers League)台灣總會理事長連憲升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亞洲曲盟由台灣前輩作曲家許常惠號召亞洲等國作曲家所創,雖然中間中國曾經屢次希望加入,但不曾成功過。台灣參與亞洲曲盟的名稱也從中華民國改為台灣,持續在亞洲各國樂壇發揮影響力。

亞洲曲盟成立於1971年12月,由許常惠邀集日本作曲家入野義朗、藝術經紀人鍋島吉郎、南韓現代音樂協會負責人羅運榮及香港作曲家林聲翕等在台北召開籌備會議達成共識,希望聯合亞洲音樂界,透過論壇與新作發表等形式,豐富亞洲音樂的可能性。

亞洲曲盟目前會員國有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色列、紐西蘭、澳洲、土耳其共13個國家或地區。除會員國之外,非會員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歐美的作曲家、音樂學家也經常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連憲升表示,亞洲曲盟台灣總會除了參與曲盟開會運作之外,每年在台灣也舉行「音樂台灣」系列音樂會,每年經由徵稿、評選與委託創作舉行作品聯展。

「音樂台灣2021作曲聯展」包含2場系列音樂會,分別為11月19日的國樂與混和編制室內樂場「台灣四季與歲時心影」音樂會以及11月20日的合唱場「詩與歌的當代迴響」音樂會。連憲升表示,期望透過音樂和台灣風土與人文資源的結合,開創當代音樂的嶄新風貌,也維持作曲家創作能量。

11月19日國樂與混和編制室內樂場將發表作品包括周久渝「玉芽」、張婉兪「恬靜世界」、曾毓忠「光影V-峨眉湖四季聲景」、趙立瑋「憶流二」、蔡承哲「韋馱天」、應廣儀「十二節氣」以及羅芳偉「邊城」,由采風樂坊擔任演出。

11月20日合唱場將發表作品包括李志純以伍炯豪詩創作的「台灣歌.人生路」,余忠元以李潼詩創作的「太平詩路三首:半日閒,素顏相見,心路」,連憲升以七等生詩創作的「晨河—這潺潺的溪水…」,張譽馨以夏宇詩創作的「軸」,楊惠婷以李敏勇詩創作的「情景」,賴德和以向陽詩創作的「咬舌詩」以及曾興魁以謝武璋詩創作的「春天的腳印」。

合唱場音樂會由鮑恆毅擔任指揮,鋼琴家王乃加、大提琴家歐陽伶宜以及台北室內合唱團共同演出,2場音樂會都在台北國家兩廳院演奏廳舉行。(編輯:管中維)1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