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多國開始「與病毒共存」中港台何時結束「清零」?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新加坡與韓國相繼與「清零政策」告別並邁向與「病毒共存」之際,中國丶香港與台灣仍持續施行所謂的「清零政策」,在邊境采取嚴格的入境與隔離措施,並在本土爆發疫情時,祭出封城丶大規模檢測或是嚴格限制社交互動等措施來防止病毒持續傳播。

這些政策在這些地方都取得顯著的效果。在中國,疫情爆發至今官方累計的通報感染數不到10萬人,死亡人數也不超過5000人,這與其他數十萬人染疫的西方國家相比低很多。而在台灣,疫情爆發至今的確診數僅超過1萬6千多人,病亡數也少於900,在2020年更是曾經有超過200天沒有本土案例。

即便如此,在亞洲多國在抗疫政策上紛紛從「清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之際,國際社會也開始關注中國丶香港與台灣何時才會拋下施行已久的嚴格防疫政策,重新向國際社會開放。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告訴德國之聲,中國與台灣在防疫政策上類似之處是,決策者都會因為政治考量而使防疫政策趨於保守,也就是所謂的傾向清零。

他提到,台灣的政治情況是,由於接下來有一連串的選舉,所以目前的政府在面臨四大公投的挑戰之下,不希望防疫漏洞成為他們被攻擊的另一個原因,所以在防疫上選擇保守。而在中國,紀駿輝則認為明年的北京冬奧丶人大以及習近平尋求第三任期,都是中國政府決定防疫政策時會考量到的政治因素。

他說:「中國的能源危機與房市危機都迫使其政府要找其他方法來維持公信力,所以他們決定把防疫成功作為其功績。他們的政府利用民眾希望維持正常生活,來互相呼應政府為何要繼續清零。」

此外,紀駿輝也指出,由於清零政策自疫情爆發後讓中國丶台灣等地都能維持近乎正常的生活,所以不少民眾也希望政府能維持這樣的模式。他告訴德國之聲:「台灣是民眾帶給政府選舉的壓力,所以這兩個背後的因素,我想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導致台灣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決定防疫政策時會傾向於保守。」

中國防疫專家鍾南山本周在接受央視英語台 (CGTN) 訪問時也強調,零容忍丶零傳播政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病毒傳播太迅速,復制指數太高。現在采用零傳播的政策「的確成本是比較高的」,但「不管它丶放開它,成本就更高」。

他認為,中國的「零容忍政策」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而到底會持續多久,也取決於全球的疫情發展,因為即便中國防疫很成功,只要有開放丶有移入,便會有傳播。他說,所以零傳播戰略並不是成本過高,反而是「比較低成本的作法」。

「清零政策」的負面效應?

雖然清零政策為中國帶來部分好處,但也有部分地區因長久處於封城的狀態,而出現當地民眾上網求援的情況。中國雲南與緬甸邊境的小鎮瑞麗因自去年9月陸續爆發5次疫情,已有4度封城的經歷,這也導致當地的貿易丶經濟丶日常生活都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10月26日,一位自稱是「瑞麗學生」的網民在微博上發文呼籲各界關注瑞麗的情況,稱瑞麗自8月3日封城至今,目前的政策是每天只有兩個可以離開瑞麗的名額,而他本人與家人都有家歸不得,過去一年來因無收入,心理狀態已處於崩潰邊緣。

此外,上海的迪士尼樂園因上個月底有一名入園游客確診,所以立即封園兩天,並對游客進行大規模的篩檢。有專家認為,清零政策毫無疑問對特定的行業帶來巨大沖擊,而政府在執行封城丶嚴格邊境管制丶大規模檢測與監測時,也都要花掉巨大的成本。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的臨床助理教授薛達 (Siddharth Sridhar) 告訴德國之聲:「我不確定香港和中國能在多大程度上繼續吸收成本,但也有一些中國科學家認為,『清零政策』仍然比全面性的病毒傳播還省錢,因為如果香港或中國出現大規模的本土病毒傳播時,政府會因為需要大量的重症監護床丶隔離設施和其他措施而必須負擔大量醫療費用。」

即便如此,薛達仍認為,「清零政策」所帶來的經濟傷害是毫無疑問的。他說,香港和中國的領導人非常了解世界其他國家正在抗疫上做出的轉變,而他們也知道「清零政策」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情況,因為它會產生巨大的成本和破壞性。

他表示:「香港要燒掉多少錢才能達到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階段,這還有待觀察。我想,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吸收零感染的影響也是值得商榷的。」

疫苗施打率不足成隱憂

雖然專家點出長期采取「清零政策」帶來的經濟壓力,但他們也提到,在全體人口或部分高危險人口疫苗施打率到達一定程度前,政府若因國際壓力而決定開放邊境,恐造成新一波的本土疫情。目前,台灣的完整施打疫苗的比率才約35%,而香港則是70歲以上的人口完整施打疫苗的比率也不到50%,這些數據讓專家認為,立即放松邊境管制的時機未到。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紀駿輝表示,由於目前全球主要流傳的是Delta變種病毒株,所以僅打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已明顯降低,所以盡管台灣施打一劑疫苗的比例已超過70%,但由於完整施打疫苗的比例仍僅有約35%,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盡快提高全民的完整疫苗施打率。另外,他認為新加坡在告別「清零政策」後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台灣參考。

他告訴德國之聲:「新加坡之所以能與『清零政策』告別是因為他們的完整疫苗施打率已超過80%,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有提出一系列的作法,確保在邊境與國內管制都放松的情況下,提出一系列的作法去加強社區監控,確保醫院的醫療量能都能充足。」

紀駿輝建議,台灣除了要繼續沖高完整疫苗施打率外,也要訂定出一套社區監控系統,並確保台灣的醫療院所,特別是每個縣市的指定醫院都有足夠的能量。他說:「去年台灣也有專家指出,台灣防疫一開始要控制的滴水不露,是因為台灣沒有本錢讓疫情爆發,因為台灣的醫院都是幾乎滿額的,而今年5月爆發社區感染時,台灣就很快面臨醫院能量不足的問題。」

紀駿輝補充道:「未來台灣要開放時,除了疫苗施打外,兩個很重要的准備措施是,社區監控措施跟如何教導民眾自我監控,以及確保台灣在社區有充裕的醫療能量。」

香港大學的薛達也說,透過新加坡的經驗可以了解,從「清零政策」轉型至「與病毒共存」其實會有一個很長的陣痛期,因為政府必須面對必然上升的確診數字,也要確保醫療量能不會因此而再度爆滿。

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政府可以透過確保最脆弱的人口都有非常高的完整疫苗接種率與很高的加強針施打率來迎接轉型的陣痛期。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我相信中國和香港最終都要經歷。」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全球疫情大流行
默沙東成全球首批新冠口服藥 英國通過授權
美企業疫苗強制令明年上路 不願施打恐面臨39萬元罰款
世衛:明年初前歐洲恐再50萬人病亡
美國大批野鹿染新冠變異株 基因序與人類一致
印度Covaxin疫苗獲世衛緊急授權 效力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