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碩士,履歷投了10幾間都落榜...職場作家:求職犯這3點錯誤,有高學歷也沒用

作者●蔡祐吉/商周.com專欄作者

這兩天在網路新聞上看到,一名交通大學光電碩士,找工作非常不順,「來來回回投了10至20間以上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石沉大海,只有少數有面試機會……」,他覺得「企業對新鮮人很不友善」,最常被問到「你有沒有學過XXX(例如:程式語言)?或有沒有XXX相關經驗,如果不會或沒有,主管就會開始露出不屑的臉……」最後,這名求職者的結論是「你什麼學校什麼科系根本不重要,學歷好沒有比較吃香。」

畢業季也是求職熱季,每到這個時候,總有許多類似的報導出現,但看到這名求職者的描述,我覺得他很明顯犯了邏輯上的歸因謬誤。我們分成三點說明:

一、不是學歷無用,如果沒有這份學歷,求職者可能連僅有的面試機會都無法取得

很多上市櫃公司或外商,在篩選求職者時,其實就已經把學歷,當成重要參考指標;以科技業為例,台成清交畢業生,機會一定大於其他國立大學畢業生;國立大學畢業生,又比多數私立大學畢業生容易取得面試資格。

也就是說,學歷當然重要,特別是對工作經驗不豐富的新鮮人來說。只是,學歷的重要,在於它是一張「入場券」,是一塊「敲門磚」,它可以幫公司做初步的篩選,但不代表一張學位證書,足以直接保送求職者,直接獲得某個想要的職位。

畢竟,台灣一年光是台成清交,就產生多少新科碩博士,還不加上大學畢業生跟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如果只憑學歷就能錄取,哪來這麼多「理想職缺」?

二、除了學歷,能力當然是重點中的重點

公司錄取新人,哪怕是經驗相對不豐富的新鮮人,也還是希望他能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請記得,公司是營利事業,不是慈善事業,更不是職業訓練中心,公司是請你來貢獻所長,幫公司賺錢的,所以「會得愈多愈吃香」是不變的道理;每家公司著重的專業重點不同,如果求職者無法滿足,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你根本找錯產業(找到非自己專長的產業),二則是你空有學歷,卻沒有實際相對應的能力。

不管是前述哪一種問題,求職者被刷掉,該怪公司還是怪自己?

反過來說,如果求職者的學歷不夠漂亮(國內外頂尖大學),這時候,「能力」就格外重要。以我自己為例,私立大學出身,學歷並不特殊,但從一進媒體工作開始,就從未「求職」過,一直都是「獲邀任職」;關鍵是,我從大學時代就一直透過社團活動,練習採訪、寫作,再長期藉由投稿發表文章,累積專業能力,第一份電視新聞工作,就是受到當時的老師邀請,然後再累積能力,取得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整個過程,都是專業能力取向。

即使如此,我依舊不認為學歷不重要,所以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繼續進修碩士學位;工作20幾年後的現在,再更進一步挑戰台大的另一個碩士學位。

對我來說,進修不光是為了學位;取得名校學位,不是為了找到工作,而是希望在名校名師的引領下,更充實自己的實力與競爭力。

三、公司用人,人格特質與態度也是關鍵

決定公司聘用與否的關鍵,除了學歷跟能力,還有一個指標是求職者的人格特質與工作態度,包括EQ、團隊合作能力、是否具備成長型的正面思考等等。

現在的職場,「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專業能力,沒有人想聘用一個無法與團隊合作、無法接受領導或未來領導他人的員工,也無法接受一個態度消極負面、無法接受挑戰的同事;因此,如果求職者的人格特質或工作態度不佳,也很難受到主管青睞。

舉例來說,當這篇文章開頭的那位交大碩士在面談時,被問到「會不會某種程式語言?」如果他不會,重點就會轉變成他「如何面對自己不會」的態度;如果他只是雙手一攤搖搖頭說「我不會」,自然可能換來主管「不屑的眼神」;但如果他很積極地說明「我雖然現在還不熟悉您說的這種程式語言,但我會XXX、XXX跟XXX,其實類型相似,所以只要給我一點時間學習,我會設法在報到就職前,學會這個程式語言……」,當你展現出積極進取的態度跟正向思考,你的「不會」雖然會在專業能力上被扣一點分數,但在態度上,反而可以被加分。

我在《求職力—破除新鮮人面試的50道陰影》書中,一再提到「熟悉找工作的方法」的重要性;與其埋怨學歷無用,抱怨企業對新鮮人不友善,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如何精進「找工作的方法」,從履歷、自傳、面試,每個步驟尋求最好的表現,搭配積極樂觀的正面態度,如此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絕對沒有想像中困難!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客人以為飲料壞掉暴怒,服務生這樣做讓他道歉…心理專家看對付奧客心法

※本文由商周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