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仍不忘宣傳的政府

對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而言,國產疫苗的確扮演戰略物資的角色,只是這個戰略性角色,並不是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出發點,而是以民進黨的政黨私利為出發點,讓整個國產疫苗的推動計畫緊貼著民進黨的選舉思維在進行。

與其說國產疫苗是國家的戰略物資,倒不如說是民進黨未來選舉的戰略物資,更為貼切。回顧整個高端疫苗從解盲到列入公費施打項目等過程,每個階段無不引人詬病,自然也無法取信於國人。撇開先前國人質疑高端疫苗恐涉嫌炒股套利外,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會議拒絕公開,更是錯失讓國產疫苗擺脫政治力介入的機會,無疑是扼殺國產疫苗的未來性。

因此,即便衛福部在疫苗預約系統已將高端疫苗設定為選項之一,但多數國人仍特別注意將高端疫苗排除在選項之外。從民眾實際的選擇就可知道,即便政府傾全力護航國產疫苗,替高端疫苗在所有行政程序上一路開綠燈,但結果卻是政府做得越多,對國產疫苗的傷害就越大。高端疫苗在未得到WHO認證前,顯然在多數國人心中完全沒有戰略物資的價值,對民進黨而言,自然也無法達到大內宣的功能。

事實上,若沒有3+11事件及後續的本土疫情大爆發,或許我國仍沉溺於虛幻的口號式防疫表現之中,而多數國人也仍會深信政府所謂的超前部署與「Taiwan can help」。從民進黨的角度視之,複製口罩外交的成功模式,再透過外交轉大內宣的方式,無疑是未來選舉延續政權的保證。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在本土疫情大爆發後幻滅,暴增的死亡數、缺乏疫苗的窘境,以及郭台銘、台積電、慈濟輕易化解政府口中的政治障礙,成功簽訂疫苗採購契約,都一一揭穿蔡政府在防疫上的國王新衣。所以如何複製先前口罩外交的操作模式,再一次將國產疫苗透過先援外再內宣的方式,就成為蔡政府扭轉防疫失敗的祕密武器。

如今,外交部要贈送友邦國產疫苗,其實就是複製口罩外交的前奏曲。美其名是援外,但本質上卻是幫助民進黨轉移防疫失敗的責難。然而,疫苗終究不是口罩,並不是政府一句籌組疫苗國家隊,國產疫苗的研發能力就能在短時間內超英趕美。沒有經過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國產疫苗,即便疫苗的安全性沒有問題,但保護力仍大有問題。外交部的疫苗援外方案形同為了替政府轉移國內的防疫責難,不惜以友邦人民的性命為代價,把政黨勝選的基礎建立在友邦人民的不幸之上。

我國友邦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主,如果政府真心想援外,理應比照美、日,援助他們獲得國際認證的疫苗,才能達到鞏固邦誼的目的。但顯然蔡政府的思維並非如此,國產疫苗也不是他們口中的國家級戰略物資,否則,政府不會不顧所有科學證據與國家利益,都要揠苗助長,強推保護力存疑的國產疫苗。(作者為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