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 失聰兒省百萬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上圖:健保給付人工電子耳的小患者與醫療團隊合影

對失聰的聽障者來說,人工電子耳無疑是聽到這個世界的唯一方法,只是每付電子耳要價近百萬,實在不是每個患者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費用;健保自七月起,開始給付人工電子耳的裝置費用,新北市亞東醫院於上周(8/16、8/17)完成台灣第一和第二例健保給付的人工電子耳手術,開創我國聽損者的新「聲」命。兩位手術病人都是一歲多的男寶寶,手術隔天開通電子耳,均已對聲音有反應,讓他們的父母喜極而泣。

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地區18歲以下的先天性聽損兒,每年新增約60到100人,實際人數應比這個更多。當聽損嚴重則需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單耳人工電子耳費用即高達90萬至110萬元之間,大部分的新生兒家長都負擔不起。衛福部健保署是於今年七月正式通過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對象為18歲以下、雙耳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的先天性聽損兒,預計第一年將有150人受惠。

亞東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陳冠華醫師表示,造成失聰的原因不外乎先天和後天兩種;而後天的原因除了病毒感染之外,以往對於高燒不退的兒童所給予的抗生素,也可能造成聽覺受損,所幸這一類抗生素目前已經不能再用於兒童身上,但是以往的情況也是目前許多成人聽覺障礙的原因。

人工電子耳的健保第一例李小弟弟剛滿一歲,出生時聽力篩檢未通過,經過詳細檢查診斷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尤其左耳幾乎聽不見。出生四個月後開始戴助聽器,但對聲音反應仍然不佳,要超過70分貝才有聽覺,目前只會發出咿咿啊阿的單音。父母積極把握寶寶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在上周(8/16)讓孩子一耳接受健保,一耳自費,兩隻耳朵同時動人工電子耳手術。目前為術後第六天。

人工電子耳的健保第二例楊小弟弟目前1歲9個月大,出生時聽力篩檢未通過,經過詳細檢查判定為「極重度聽力損失」,檢測時超過100分貝的聲音才有反應。出生四個月後開始戴助聽器,至手術前已經戴了一年多,但是對聲音反應不佳,高頻的地方不足,只會發出咿咿啊阿的單音。楊小弟弟8/17接受單耳健保的人工電子耳手術。目前為術後第五天。

陳冠華醫師指出,雖然健保只給付單耳的人工電子耳費用,但是如果在一歲半之前接受植入,透過半年的聽覺訓練,其後的復原機率和正常的兒童相較可以得到幾乎是百分百的結果。因此有聽覺障礙的幼童家長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期,要讓聽障兒再度聽到世界的聲音,是不會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