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觀察:柬埔寨一帶一路水壩造成「人權災難」

(德國之聲中文網)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在周二(8月10日)發表一份報告指,由中國資助柬埔寨興建的一座大型水壩發電站在2018年竣工後,對當地原住民和少數族裔生計造成損害,演變成一場「人權災難」。該水壩項目是北京「一帶一路」項目的一部份。

該份報告指出,柬埔寨這座桑河下游二級水壩發電站(Lower Sesan 2)使大約5000人遷離祖居地,造成上下游數萬居民的生計損失。

「他們原本靠著捕魚丶森林采集和農耕,過著自給自足的集體生活,」人權觀察亞洲區倡議主任約翰・席夫頓(John Sifton)說。「柬埔寨當局應即刻檢討該項目的補償丶安置與生計恢復辦法,並確保未來其他項目不再造成同樣侵害。」

該水壩發電站是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一部分。人權觀察指出,亞洲和其他地區的許多「一帶一路」項目都被批評缺乏透明度丶漠視社區意見,還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報告中還說,柬埔寨政府與相關企業干部都沒有真正諮詢受影響社區的意見,也從未依照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求取當地原住民族的「自由丶事先和知情同意」。

「公司沒有考慮原住民族的權利,」一位墨儂族村民告訴人權觀察。「他們只是叫我們搬走。」

從2011年直到2018年水壩發電站完工,社區居民不僅向官員抗議,也致函過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但官員一再漠視社區疑慮丶拒絕討論替代方案。甚至,有部分抗爭人士遭到威脅或監禁。

「我們沒有選擇。」另一名墨儂村民Samphy告訴人權觀察:「我想過要和他們對抗......但沒有用,因為無論如何他們遲早會建大壩。」

英國《金融時報》則報導,柬埔寨政府發言人Siphan Phay稱「原住民和少數族裔將受惠於這些發展」。他說,他們的生活將能融入一般社會大眾,包括健康丶教育與其他現代生活的層面。

漁業與生態受創

但,該水壩確實損害了生態系統。報告指出,它造成許多魚種無法完成繁殖過程中必要的遷徙,導致漁獲量急劇減少,危及柬埔寨丶越南丶泰國和老撾數千萬人的食物和收入來源。

美國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湄公河能源和水專家艾勒(Brian Eyler)在4月告訴人權觀察,像桑河二級水電站這樣的水壩為湄公河和洞裡薩河(Tonle Sap)帶來的長期經濟影響是很可觀的,尤其是漁業產量下降帶來的損失。他說,柬埔寨不能這麼快就放棄以漁業為導向的經濟。

《金融時報》指,對該水壩的批評提升了外界對中國大壩建設計劃的關注程度。該計劃是「一帶一路」項目的支柱,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標志性的外交政策豪賭。在印度尼西亞丶烏干達丶巴基斯坦丶塔吉克斯坦和格魯吉亞(Georgia)等「一帶一路國家」,有超過10個大型的中國水電項目正在進行或已完成。

負責該座水壩的建造丶運營的中國國有發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聲明中說:「桑河電站項目經柬埔寨政府批准建設,業主方嚴格遵循項目開發協議,履行應盡義務。電站建成後,有效緩解了柬埔寨當地居民面臨的缺電困難,極大促進了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

柬埔寨皇家集團和越南國營電力公司(EVN)持有華能集團的少數股份。

《金融時報》指,水壩的工程於2018年完工,將柬埔寨的電力生產提高了20%。中國多家國有銀行為該大壩項目提供融資,據日本非營利組織Mekong Watch,總預算約8億美元。

(綜合報導)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