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爆紅 同情反派的陸階級焦慮

特派員看世界專欄(中央社記者陳家倫上海24日電)中國大陸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掀起追劇熱。其中,出身農村的反派角色在追逐錢與權中迷失,卻獲大陸民眾「同情式理解」,彰顯了中堅分子對反貪的複雜情緒與社會的階級焦慮。

「人民的名義」時代背景設定為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18大)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官場的貪腐風氣展開一系列的整肅。劇情唱響中共「厲行反貪」的政治正確,是標準的「主旋律」電視劇。

大陸「主旋律」電視劇為了通過官方審查,常淪為當權者的「遮羞布」與「政績工程」,導致劇情太平淡或脫離現實,市場反應冷清。然而「人民的名義」3月28日在湖南衛視播出後創造收視佳績,更受高社會經濟地位民眾熱捧。

全劇以大陸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汙賄賂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的調查為主線,講述一件因工廠拆遷而爆發的貪汙腐敗案,各級官員彼此鬥爭,不法集團遭瓦解的經過。劇情參考真實案例,被封為「史上最強反腐劇」。

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天定告訴中央社記者,這部電視劇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是大陸市場上的反腐電視劇較少;而從收視率來看,說明大陸的「主旋律」電視劇欲兼顧市場的企圖心,不單單只是意識形態的宣傳。

「人民的名義」劇中連名帶姓的角色共有80多個,但整部劇未見市場上那些光靠外表滋潤收視率的「流量演員」,卻屢屢創造輿論議題。不禁令人好奇,電視劇作為一種紓壓的管道,高收視率究竟反映了何種社會情緒?

大陸網民的討論提供一個有趣的觀察角度。「人民的名義」中的兩個反派角色,包括抵不住美色和錢財誘惑的漢東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以及小官巨貪的大陸某部委某處長趙德漢,遠比「打貪悍將」侯亮平更受歡迎。

然而,劇中貪官無數,為何唯獨這兩個反派角色能獲得觀眾的「同情式理解」甚至好感?細究這兩人的成長背景都來自農村,分別透過大學入學考試與多年打拚進而翻轉階級,活生生是目前的大陸中堅分子樣板。

以祁同偉來說,長相俊秀的他大學時是名學霸,還當上學生會長,吸引不少女同學愛慕。然而,由於出身農村背景輸人,大學畢業後被調往山區鄉鎮的司法所服務,與學弟侯亮平被調往省級機關的境遇完全不一樣。

另一個反派角色趙德漢,一家也是農民出身,他個人透過幾十年打拚,才成為掌管大陸資源能源計畫的處長,進而握有審批大權。他在劇中貪汙了人民幣2.3億元,卻因小時候窮怕了,一分錢都不敢花。

王天定指出,中國大陸在1970年代恢復大學入學考試後,很多人透過苦讀獲得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觀眾喜歡祁同偉,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陸現在的社會中堅份子,很多人的「發跡」過程與祁同偉相似。

他說,這些人看祁同偉,就好像看到自己為了向上流動所作出的努力,很多人對祁同偉的際遇都能感同身受,在看這個角色對是非的抉擇,包括最後因貪戀權位而走向毀滅時,會產生一種「物傷其類」的感覺。

此外,觀眾對祁同偉與趙德漢的同情,也反映階級固化的問題。王天定表示,大陸近來社會流動性低,透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減少,很多人有階層焦慮。因此,面對成功翻轉階級的角色時,情緒也會比較複雜。

中共18大後「老虎蒼蠅一起打」,每當打落大貪官時檯面上總能贏得一片喝采。但相對多數的中堅分子在貪腐權力結構中,也形成或鬆散或緊密的團夥,這些人被「拔官」時的民間反應,在輿論場中則較不受矚目。

然而,一部爆紅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成功打中了大陸社會中千千萬萬「祁同偉們」與「趙德漢們」的心。高收視率背後也揭示了這群「相對多數」們面對中共反貪腐時心中的千絲萬縷。1060424